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题:为预防宫颈癌筑起第一道防线——国家疾控局有关工作负责人和专家谈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新华社记者彭韵佳、刘祯
国家疾控局最新消息,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将依法享受免费接种服务。为什么要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程序是什么?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国家疾控局有关工作负责人和专家。
问:为什么要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答: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防控宫颈癌很重要。
HPV疫苗接种是降低宫颈癌患病风险最经济、最有效的长期干预措施,及时接种HPV疫苗能够预防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从而有效降低患宫颈癌等疾病的风险。广泛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70%以上的宫颈癌发生,同时也可以降低因感染HPV导致的其他疾病的发生。
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可以减少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接种率差异,保证目标人群公平地获得预防接种服务,促进健康公平。
问:为何国家免疫规划HPV疫苗的目标人群为13周岁女孩?
答:在综合考虑保护效果、成本效益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我国将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确定为HPV疫苗免费接种的目标人群。
从感染风险来看,HPV主要通过性行为感染,因此在感染几率增大前,也就是发生性行为前,进行HPV疫苗接种,可以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最大限度发挥疫苗预防HPV感染的作用。
从免疫效果来看,相关研究表明,9岁至14岁女孩接种HPV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是15岁以上人群的2倍以上,而且保护效果可持续至少10年以上。因此,在13周岁接种HPV疫苗,可以获得更高的抗体水平和更持久的保护效果。
问: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HPV疫苗接种程序如何?
答:接种双价HPV疫苗,一共需要接种2剂次。完成首剂接种后,间隔半年接种第二剂次。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间隔期最好不要超过一年。
许多临床研究证据证明,HPV疫苗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没有发现有效性降低、安全性风险增加的情景。因此,国际共识是HPV疫苗可以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时接种要选择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注射器,如左上臂接种HPV疫苗,右上臂接种其他种类疫苗。
问:接种HPV疫苗前后分别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未成年人接种HPV疫苗是否需要家长陪同?
答:国家免疫规划HPV疫苗的接种对象为未成年人,接种疫苗通常需要监护人,包括父亲、母亲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陪同。接种时,携带孩子及监护人的身份证件、儿童预防接种证,要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由接种医生来判断本次是否可以接种。如在学校设立的临时接种点接种疫苗,学生要提供监护人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再进行疫苗接种。
接种HPV疫苗后,可以用棉签轻轻按住接种部位,务必保证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问:除接种疫苗外,公众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宫颈癌?
答:宫颈癌是可以通过疫苗接种、定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实现有效预防和控制的。
首先,及时接种HPV疫苗能够预防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从而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这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全球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已上市的HPV疫苗可有效预防70%以上的宫颈癌发生。
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开展宫颈癌筛查。部分人群因各种原因没有接种HPV疫苗,患病风险相对较高,这些人群需要定期的宫颈癌筛查。另外,HPV疫苗属于预防性疫苗,不能清除已存在的HPV感染,也不能阻止已有病变的进展,所以仍需要定期的筛查。
如果确定为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可通过及早的规范治疗、健康管理措施,减少宫颈癌发生的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