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是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战略机遇、用好发展优势、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走过“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迎来“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十五五”的5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5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这是乘势而上、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瞭望“十五五”的新征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风浪与内部转型挑战交织,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积极识变应变求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立足四个优势,保持战略定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兼顾短期增长与长期可持续发展、财富创造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平衡关系,以新型举国体制整合各方资源、在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中发挥协同作用,为沿着正确方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根本保障。
——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资源实现更加合理的配置,为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应用场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还能吸引全球优质资源要素向中国集聚,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和巨大市场机遇。
——充分发挥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无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还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能形成上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的产业生态,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充分发挥丰富人才资源优势,以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涌现、战略科学家群体的壮大,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创新活力。
这四个优势并非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机整体。以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引导资源要素向关键领域汇聚集中,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发挥、产业体系动能的增强、人力资源要素活力的释放,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完整产业体系优势结合,促进形成更为良好的供需互促局面,拓展巩固扩大高质量发展体系优势的重要路径;制度、市场、产业优势的实现和发展依靠人才,人才是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最终源泉。《建议》中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也都在巩固壮大这样的优势、强化提升这样的合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迈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风雨无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经济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