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开启“速冻”模式——今年冬天会是冷冬吗

2025-10-24 06:14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北方开启“速冻”模式——今年冬天会是冷冬吗

2025年10月24日 06:14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郭静原

近日,我国北方地区经历明显降温,开启“速冻”模式,很多人表示直接从短袖换上羽绒服。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受多股冷空气持续影响,截至10月20日,气温0℃线已抵达华北中部一带,北京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达到-0.5℃。

针对公众关注的“今年是否将迎冷冬”等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高级工程师李多介绍,10月以来(截至10月19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6个北方省份的平均气温为10.4℃,与常年同期(10.2℃)基本持平。不过,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河北中部和南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宁夏大部、甘肃北部、新疆北部等地的气温较常年略偏低。

10月以来,北方地区降温的原因是什么?李多解释,北极与中纬度的气压变化通常有“跷跷板”式的联动变化,气象上称之为“北极涛动”。10月上旬后期以来,“北极涛动”由前期正位相转为负位相,极涡分裂南下,积聚在北极地区的冷空气随之向中低纬度地区扩散;同期,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出现阶段性活跃,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向南侵入我国北方地区,导致10月9日至10日及18日至19日出现两次冷空气过程,是造成北方地区降温的直接原因。

此外,今年夏季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偏北,低纬度暖湿水汽沿副热带高压外围向北输送,与冷空气在北方地区交汇形成连阴雨天气,也是导致气温持续偏低的重要因素。

专家表示,此轮寒潮与往常略有不同的地方,是“渗透式”的弱冷空气不断补充进来,导致升温乏力。由于前期北方多地气温明显偏暖,断崖式气温下降导致公众体感更加寒冷。

针对公众关心的今冬气候趋势,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气候预测室副主任章大全指出,根据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结果来判断,预计今年冬季我国气温以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可能出现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较大的情况。

章大全说,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一方面,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增暖的趋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中纬度南北温差减小,西风带大气环流减弱,受其影响,我国冬季冷暖波动更为剧烈,需要密切关注阶段性强降温和强升温过程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从目前的预报来看,10月下旬仍有多股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气温会再次出现小幅波动。南方多地也开始陆续降温。中央气象台预计,10月21日至30日,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将偏低1℃至3℃,其中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黄淮东部、江汉、江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偏低4℃至5℃。公众需及时关注临近天气预报,注意添加衣物,谨防感冒。

大风降温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10月20日至29日,东北地区、内蒙古大部、新疆以晴为主,其中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偏低4℃至6℃,且大部地区有霜冻,需注意防范低温对作物存储和农业设施的不利影响。此外,华西至黄淮等地持续的秋收连阴雨过程也趋于结束,需加快秋收进度。

专家建议,北方农区需抓住晴好天气加快秋收进度,及时烘干入库、通风储存,防范籽粒发芽霉变。已收地区需采取有效措施排涝除湿,加快农田散墒,及时腾茬整地、适期足量播种冬小麦,保证出苗质量。油菜产区要做好精细化管理,视土壤墒情状况及时播种,确保苗齐苗壮。南方晚稻区要加强水肥管理,做好寒露风的防范工作。(经济日报记者 郭静原)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