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建成开通。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成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重要交通纽带。
深中通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连接环珠江口“黄金内湾”的经济发展大动脉。随着通道开通,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珠三角都市圈携手进入“一小时经济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实现跨岸高效配置,一个更畅通、开放、协同的国际化湾区加速崛起。
创新铸就超级工程
近日,深中通道再度斩获两项国际大奖——2025年国际隧协(ITA)年度重大工程奖金奖及2025年菲迪克工程项目卓越奖。继此前获ITA“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50项标志性工程”称号及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后,项目的工程创新及品质再次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肯定。
深中通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形成了1个世界首例桥—岛—隧—水下互通四位一体跨海集群工程、3个世界级标志性工程、5项突破引领性的“深中质量”、10项国际领先技术、10项世界首创重大装备,特别是在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施工领域形成了原创性成果。
“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我们通过创新工程智慧管理体系、实施智慧建造模式、联系高校院所开展前沿技术研究等,取得了多项工程技术突破。”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深中通道S03标项目副总工程师万鉴平回忆道,以深圳侧东人工岛为例,该项目是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工程。项目团队相继攻克了海域深厚软基超深超宽基坑集群工程施工阶段防渗止水及回填均匀控制难题,破解了深基坑施工抵近构造物小变形世界难题,创新了多项工艺工法。
在“建好”的基础上,如何“管好”“用好”?以智慧管养保安全、促顺畅、添舒适是关键。记者从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了解到,深中通道构建智慧监测平台和桥梁防碰撞体系,全面推进智慧管养落地。全线设置800多路监控视频,基本实现全路段监控覆盖。全域毫米波雷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事件分析系统、AI道路分析系统等为深中通道拉起一张信息感知网。由火灾自动报警、消防、通信等七大系统组成的隧道防灾救援联动体系,有力保障了海底隧道的通行安全。
同时,深中通道整体路网的智慧化管控水平不断提高。深中通道路网调度中心负责人徐先蔚介绍,深中通道率先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骨干高速公路区域路网级关键技术研究,构建起交通智慧管控平台,并将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跨江通道和珠三角主要骨干高速公路纳入其中,持续赋能区域交通智慧运行。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林飞鸣表示,将抓住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机遇,聚焦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战略支点,深入开展“强枢纽”“强通道”“强网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加快推进深江铁路、南珠(中)城际万顷沙至兴中段等铁路项目,以及广州港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建设。
互通加速产业协同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15时,深中通道通车满一周年,总车流量达3155万辆次,日均8.64万辆次,约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的20%,为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及大湾区高效融合发展、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道路通,百业兴。深中通道通车后,深圳和中山两地产业协作更加紧密,产业布局更加优化。
今年6月,深圳长微科技半导体有限公司签约落户中山火炬高新区。在长微科技总经理吴俊杰看来,深圳作为创新之城,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储备,而中山则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工业配套和高效的政务服务,成为制造业项目落地的理想选择。“深圳创新+中山制造”模式,非常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在中山火炬高新区的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将围绕功率器件研发和硅半导体生产展开,预计一年半即可投产。
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半导体、LED及新型显示、电容器、锂电池等行业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益昌总裁办主任袁茉莉表示,看准深中通道带来的两地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公司于2018年着手在中山翠亨新区布局建设生产基地,于2021年正式投产,目前已形成“深圳研发+中山制造”的发展格局。
“深中通道的开通,将深圳总部到中山基地的车程缩短到30分钟左右,为公司经营提供了极大便利。”袁茉莉表示,公司将扩大中山生产基地规模,投资6亿元建设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提升工艺水平,增强公司整体交付能力,支撑业务战略升级。
同样跟随深中通道建设步伐,深圳市健仓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10月在中山布局投资维琪美妍产业园。目前,产业园二期已竣工。该公司总经理叶泽润表示,中山产业园是一个“试验田”,能让公司更便捷地挖掘生产性服务业机会。接下来,公司将做好中山产业园运营,探索形成一套可持续、具有特色的“深中互促”运营模式。
华利集团董事长张聪渊认为,深中通道架起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桥梁,为企业注入新动力。今年4月,华利集团总部项目在中山火炬高新区动工。这里汇聚15家上市公司,将带动上下游客户落户,形成引进一家、串起一链的磁场效应。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二十一世纪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想表示,总体而言,深中通道已超越单纯交通基建的功能定位,改变了珠江口东西两岸过去“东强西弱”的不平衡状态,构建起“研发在东岸、制造在西岸、市场覆盖湾区”的产业生态循环体系,成为珠江口产业经济从“单点突破”迈向“协同共赢”的重要纽带,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更具抗风险能力的产业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喻 剑 郑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