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鎏金,山河溢彩,晨光中的马兰花见证着教育思想的交融。10月20日,全国区域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暨康巴什区“美好教育”现场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举办。大会以“办全域美好教育 促区域优质发展”为主题,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江苏、重庆、四川等地的高校、教科院、教育局和知名中小学的嘉宾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议现场主要围绕“美好教育”展开深度交流,内蒙古康巴什区深耕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成为会上备受关注的“鲜活样本”。
这座蒙语意为“卓越的老师”的城市,如何将美好教育愿景转化为看得见的育人成果?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李美荣在会上以“以美好教育之力,筑教育强区之基”为主题,从“好学校、好队伍、好生态、好品牌”四个维度,解开了康巴什“美好教育”的密码。

图为全国区域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
从均衡到优质的康巴什路径
“曾面临教育质量东西不均衡、南北差异大,择校热居高不下的难题。”李美荣直言康巴什教育发展的过往挑战,而集团化办学成为破局关键。康巴什聚焦“名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实施“七个融合”路径与“捆绑式考核+成果激励”机制,目前已组建6个教育集团,实现“新建校顺利起步、薄弱校起死回生、偏远校生源回流”。
财政投入为均衡发展注入底气。“区委、区政府将教育作为第一事业,每年把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三投入教育。”李美荣说,近3年康巴什投入1.7亿元完成10所老校改造、9所学校绿化提升,坚持“学校有求,政府必应”,甚至将学校周边公园绿地划归为课程资源,“让好学校的基础越来越坚实”。
“阳光工程”更让教育公平落地生根。康巴什取消房产为唯一入学形式,通过“多多评”平台将市民品德积分与学位挂钩,严格落实阳光分班,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如今开学季,家长不再群体上访,而是我们主动接访,抱怨少了,锦旗多了。”李美荣的话,成为当地教育从“资源集中”迈向“资源均衡”的生动注脚。

图为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李美荣现场发言
让“康老师”成为温暖名片
“‘康老师’是美好教育的品牌,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谈及教师队伍建设,李美荣将“康老师”打造作为核心抓手。康巴什每年通过院校招聘、成熟教师引进等渠道吸纳约300名优秀教师,同时以“常驻式”“候鸟式”引入40余名银龄教师、学科专家,持续壮大师资力量。
为让教师安心从教,康巴什推出《温暖“康老师”十大暖心行动》,覆盖住房保障、看病就医、子女优学等关键需求;通过《教师美好形象“康十条”》《负面清单“康十条”》划定职业边界,依托“六美康老师”评选、“美好校长陪跑营”助力教师成长。“用教师的美好,成就孩子的美好。”李美荣说。
改革更让教师队伍“活”起来。康巴什聚焦“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待遇”等6大领域推出32项改革举措,近5年教师交流轮岗达60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18%,对主动支援薄弱校的教师,每人每年给予1-3万元奖励。“谁用人,谁选人”的自主机制,让“康老师”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让美好渗透教育每一环
“办教育就是造生态,有什么样的生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在李美荣看来,康巴什的“美好教育”,贯穿于“美好机关、美好校园、美好家庭、美好校外”四维建设中。
在“美好校园”,当地坚持十年评选“温馨教室”,秉持“时时有课程,处处皆育人”理念;“美好家庭”建设通过20个家长成长营、182名家庭教育导师,已培育超600个校级美好家庭;“美好校外”则打破课堂边界,依托青少年发展中心“一宫三址八校区”阵地,联动100余个研学基地,让“跟着课本去研学”“像科学家一样做研究”成为学生常态,助力孩子从“一间教室、一本书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图为全国区域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与会代表
守护成长底色 践行教育初心
“‘美好教育’的品牌,要做到‘发现每一个、支持每一个、呵护每一个’。”这是康巴什对教育初心的坚守。
“发现每一个”,体现在评价改革的细节里。康巴什以“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通过全员运动会、科技节展示、六一“星级学生”表彰等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每次成长都得到鼓舞”;“支持每一个”,落实在多元成长赋能上,当地为体育艺术特长生搭建小学到高中一体化培养平台,推行选项走班,普高升学率连续十几年超85%,今年更是突破90%;“呵护每一个”,则藏在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中,脑瘫患儿薛字文曾无处入学,康巴什接收后,师生帮他记笔记、陪他康复,最终助他考入全市最好的高中。如今,《温暖学生“康十条”》涵盖校车免费、学困生帮扶、护眼摘镜,42名专职警员24小时护校,为学生成长筑起温暖防线。
谈及未来,李美荣期望更聚焦人的成长,更聚焦生命的美好,为每个孩子提供最温暖的沃土,以生命之美成就教育之美,以少年之美建设中国之美。
康巴什“美好教育”的故事,早已不是单一城市的育人答卷。它凝结着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成为全国各地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鉴范本”。如今,这份藏在马兰花下的教育智慧,让“美好教育”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扎根、发芽,为更多孩子的成长点燃希望。(王泽君、黄佳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