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可持续·新动能”为主题的2025年上海市城中村改造项目集中招商推介会日前在上海举办。现场共计推介10个区域、5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占地面积近3万亩,前期改造投资规模达2100亿元,拉动建安投资约1600亿元,为上海城中村改造按下“加速键”。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到2026年底,全面启动整体改造项目;到2027年,基本完成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的改造工作。现场,“上海市城中村改造项目招商推介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依托“上海市城市更新信息系统”公众版设立,是专为城中村改造量身打造的一站式官方信息枢纽,提供政策法规、项目推介、招商信息、投资指南、优秀案例等内容,助力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会”。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表示:“今天的招商推介会是一个序章,更重要的在于后续的落实与推进:一是持续加大招商力度,推动精准对接;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障项目落地;三是持续巩固沟通桥梁,拓展合作网络。”上海市房屋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上海一直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资金参与城中村改造,不断拓宽企业参与路径——对合作改造项目,市场主体可直接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参与改造及建设;对于储备改造项目,市场主体可在土地市场进行经营性地块摘牌,参与开发建设;对于委托改造项目,通过与实施主体合作,市场主体也可参与开发建设。
近年来,上海各区基于自身发展定位与资源禀赋,在城中村改造的赛道上深耕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自2014年上海启动城中村改造以来,已累计启动改造项目118个,一批批项目从“施工图”加速变为“实景画”。
面对城市更新资金需求大、回报周期长等痛点,唯有多方协同发力,才能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注入城中村改造建设,让城市发展不再依赖“输血”,而是具备“自我造血”能力,推动城市更新更加可持续。作为城市更新的主力军,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范立巍表示,国开行一是做好资金保障,对于城中村项目专项借款予以资金全额保障,确保项目地块改造用款需求;二是做好服务保障,搭建绿色审批通道,给予差异化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城中村项目已完成全额授信,合同应签尽签;三是做好创新赋能,国开行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理念,将城中村改造与产业、三旧改造、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将专项借款与政策性银行的独特政策工具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服务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质效。
谈及如何有效提高放款效率、保障资金供给,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顾烈表示,农发行充分发挥基层属地行下沉服务优势,与地方政府搭建多层级、常态化、高效率的沟通机制:一是持续做好与地方政府、街镇、各主体的沟通对接,逐项目跟踪进度,摸排资金需求;二是全程协助借款主体、实施主体、各街镇做好提款前资料收集、账户开立等各项准备工作;三是分支行同步开展放款审核,进一步提高审核质效,充分保障资金供给;四是落实国家专项借款“封闭管理、专款专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