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上丹青

2025-10-18 06:15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布上丹青

2025年10月18日 06:15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翟天雪摄影报道

绘样

糊制

成品

8月14日,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布糊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滕天一(右)与同行交流技艺。滕天一将中国画技巧融入布糊画创作,推出的布糊画花卉系列作品深受欢迎。

8月14日,顾客在丰宁县龙腾艺术馆选购布糊画饰品。当地不断拓展布糊画制作领域,开发出胸针、发饰、手包、摆件、团扇等文创产品。

8月14日,游客在丰宁县龙腾艺术馆参观布糊画作品。该艺术馆也是丰宁布糊画传承基地。

8月14日拍摄的丰宁县布糊画主题民宿。当地将农村闲置房屋改造开发,建起国家级非遗布糊画主题民宿,成为展现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窗口。

8月14日,丰宁县非遗保护中心传承基地工作人员向顾客介绍布糊画作品。目前,丰宁布糊画拥有四大类百余个品种的艺术品和装饰品。

8月14日,游客在丰宁县非遗保护中心传承基地体验布糊画制作。

走进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龙腾艺术馆创作工坊,仿佛踏入了一个梦幻的艺术世界。看似普通的绸缎、布料、木料、纸张等,在工匠的巧手之下,化身傲视群芳的牡丹、以假乱真的虫鸟……远观,如绘画般精美细腻;近看,又似雕刻般层次分明,立体感十足。这就是被誉为“布上丹青”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糊画。

布糊画源自满族传统的“补花”技艺。起初,手艺人把图案用浆糊补在靴、帽、衣服上,为的是美观。上世纪90年代,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滕腾在传统补花基础上创新突破,创立堆积法新工艺,变补为糊,并融入剪纸、刺绣、景泰蓝、雕塑、堆绣等多种工艺之长,使布糊画从平面装饰变为立体艺术。2014年,布糊画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糊画用料考究,以绫、罗、缎等真丝面料为主;制作精细且复杂,须经绘样、分解、制版、糊制等10余道手工工序;取材广泛,无论人物风景,还是花鸟鱼虫,均可入画。《和平昌盛图》《凤凰宝相瓶》等布糊画作品被选入人民大会堂河北厅收藏陈列。

如今,布糊画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传承体系,拥有多位国家级和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模式也从早期的家庭作坊逐步向工作室与教学机构转变。丰宁通过设立非遗工坊,培训当地群众学习布糊画技艺,带动200余人就业增收。同时,承德将非遗技艺列入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学校教学计划,长期开设布糊画选修课。布糊画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经济日报记者 翟天雪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