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憧憬和挑战,都激发我们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奋斗”作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关键词”进行深入阐释,在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凝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
家与国的故事,从来都是奋斗者的诗篇。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从党的十八大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党的二十大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一以贯之的战略目标,让我们的奋斗“有所指望”“知所趋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压力测试”中强体魄、在“大战大考”中谱新篇、在稳步向前中显韧性,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铭刻于史册之上。
“我爱你,中国”“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筑梦灯火万家,同庆盛世中华”“愿我们与时代同频,共赴下一场山海”……声声祝福与告白,汇聚着热烈与振奋。这是融入血脉的归属,这是共担风雨的坚定。
当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征程上的我们十分清醒,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仍有大量改革难题、发展课题、矛盾问题需要破解。
新征程上的我们更加坚定,推进伟大事业,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始终保持团结的状态、奋斗的姿态,就一定能够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好成绩。
站立当下,全力冲刺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对“奋斗”有着鲜明的实践要求。越是紧要时刻,越要正确把握形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越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越要当好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历史的脚步永远向前。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十五五”规划蓄势谋篇,我国将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正是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于抗战烽火中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从战歌到国歌,改变的是时代背景,不变的是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的精神气质。当雄壮的国歌铿锵响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在14亿多人民心中升腾——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去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篇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