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服务能力强不强、办事效率高不高,直接关系企业的获得感与发展信心。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持续优化政府监管和服务,为群众办事、企业经营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创新思路、提升本领,增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各地聚焦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企业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如今,企业办事更加高效便捷,能够把更多精力用于生产经营,实现降本增效。但涉企政务服务在跨部门联动、全流程服务、精准对接需求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今年7月,国办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提出,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协同高效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从解决一个诉求向破解一类问题转变。此次国务院全体会议部署和《意见》精神一脉相承,针对当前现实需要,对涉企政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增强跨部门协作能力。多部门协同行动“综合查一次”,业务“一窗受理、集成办理”……这些曾被视作制度创新的业务模式如今正在全国多地推广,彰显了跨部门政务服务能力的进步。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为跨部门协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应持续推进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动,搭建并优化线上办事平台、数据收集系统,实现更多业务集成办理。
适应跨区域办理需求。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人员、要素的跨区域流动越来越频繁,随着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办理的跨区域需求也在增长。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已经实现部分事务跨省“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继续回应这一需求,在更大区域范围内试点一批“跨省通办”的事项,对于有条件实现异地办理的,可以通过网络、邮寄等方式,尽可能让数据和材料代替人员跑腿,实现“一地受理申请、多地协同办理”。除了技术层面,跨省业务办理还有赖于省级部门发挥能动性,主动探索省际业务部门间平台互通、标准通用、材料共享,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政务服务多走心,企业办事少跑腿。下一步,要依法依规办事、用心用情服务,建设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