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上午8点,iPhone 17系列正式开售。郑州一位消费者从淘宝闪购下单星宇橙色新机,到签收只用了11分钟。什么概念?比他自己换衣服、出门、挤进商场还要快!
在北京,也有人体验了一把飞速收货。早在预售期,这位消费者就通过美团闪购订了一台白色iPhone 17。现货开售后,才等了十来分钟,骑手就已经送货上门,还享受了500元国补优惠。
以“11分钟送达iPhone”为标志,即时零售市场迎来全面爆发:今年以来,外卖市场日订单从1亿直奔2亿,峰值接近3亿,月活用户突破5.51亿,同比增长6%。行业增速嗖嗖的,跑得比外卖员的小电驴还猛。
不过,从2月平台掀起“外卖大战”以来,争议始终不断,监管部门多次约谈,态度始终审慎而清晰。在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主动提及外卖大战,明确释放出以下信号:监管不反对竞争、不否定补贴,但坚决反对以牺牲劳动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
在这一框架之下,外卖大战逐步走向理性,并“打”出了一些积极变化。
在骑手权益方面,各大平台陆续推动社保缴纳试点、优化算法规则。美团推出“超时免罚”机制,饿了么试点社保并升级“城市骑士”保障体系。订单井喷和权益呵护下,淘宝闪购活跃骑手超过200万人,较4月份增长3倍,相当于创造超百万个新就业岗位。
服务质量也在持续提升。美团新增“现制现炒”信息展示栏,方便消费者选择;淘宝、美团均上线了全新的会员体系,让用户消费有更多权益回报。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即时零售的快速渗透,正在促使品牌重新思考渠道策略,一批便利店、商超、3C专卖店加速拥抱即时零售。“11分钟送达iPhone”可能很快不再是新闻,而是常态。
然而,在享受极致效率的同时,我们也需关注即时零售的“双刃剑”效应。各大平台重金押注的这场硬仗,短短几个月就烧掉了数百亿元。资本加持下,供应链效率飞起,社会运转加速,确实拉动了就业、促进了消费。可国家这么大,各地发展不均衡,无数小餐馆、夫妻店还在靠传统经营养家糊口。如果放任资本和流量肆意施展,甚至用自营方式抢他们的饭碗,很多小商家恐怕来不及转型就被冲垮了。
正因如此,行业的健康持续,不能只靠平台“自己跑得快”,更要与千千万万商家“一起跑更远”。监管部门也明确要求,避免补贴冲击正常价格体系,同时切实加大对中小商家的扶持力度,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群体。
令人欣慰的是,积极的转变正在发生:平台的流量与技术已成为助力中小商家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淘宝闪购优惠券对规模最小的25%商户拉动作用最为显著;立秋当天,全国超过30万家夫妻小店在平台上的成交额突破了历史峰值。
这些趋势使我们有理由期待,“11分钟送达iPhone”不只是一种消费方式的革新,更预示着一种可能:一个效率与包容并存、大家都有钱赚的未来。要“帮助”,不要“替代”;要“留出时间”,不要“野蛮颠覆”;要构建一个让平台、商家、骑手和消费者多方共赢的健康生态,让手机与小店一起奔跑——这才是“外卖大战”应奔赴的星辰大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