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4日,夕阳下的交河故城。秦梅花摄(中经视觉)

6月24日拍摄的《交河之夜》民族音乐会实景演出现场,游客体验穿越千年的时光之旅。秦梅花摄(中经视觉)

4月6日,2025吐鲁番交河马拉松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2000多名跑者参赛。通过赛事搭建起体育与文旅融合的桥梁,打造特色体育旅游品牌。刘 健摄(中经视觉)

交河故城景区吸引各国游客前来参观(摄于2024年8月16日)。刘字昂摄(中经视觉)

游客在交河故城合影留念(摄于2024年5月2日)。谢懂飞摄(中经视觉)

8月8日,交河故城推出“夜游交河”活动,通过灯光秀、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吸引游客。苏银东摄(中经视觉)

8月26日,空中俯瞰交河故城,其形状宛如一片巨大的树叶。邹 懿摄(中经视觉)
新疆吐鲁番坐落着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生土结构古代建筑城市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交河故城。这里曾是恢弘的丝路名城,被誉为“世界最完美的废墟”。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交河故城时强调,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有重要史学价值。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3年多来,吐鲁番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深入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之路,在切实保护好交河故城基础上,不断创新活化利用模式,让交河故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吐鲁番市构建起“本体保护—环境整治—价值阐释”三位一体保护体系,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上实现了从抢救性保护到抢救预防并重、单体保护到全域整体保护的转变。交河故城遗址数字展示及保护提升建设项目已提上日程,将为交河故城保护和活化利用赋能。
通过创新丰富旅游业态,是吐鲁番活化利用交河故城的重要思路。利用光影艺术打造的夜游交河项目,受到很多游客欢迎。随着暮色降临,一盏盏橘红色的牛皮纸灯和各式投影灯,点亮了座座建筑遗迹。在光影交织中,“边塞诗人”缓缓走来,深情讲述传奇的丝路故事,让夜游交河故城的游客走进了生动鲜活、有形有感的历史文化场景。
此外,“交河故城研学课堂”、“交河故城马拉松赛”、“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青少年体验、“与文物对话 让文化传承”主题寻宝和主题音乐会等文体旅融合活动,也让沉睡的世界文化遗产“活”了起来、“动”了起来。(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 耿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