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红军长征沿线到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遍布陇原大地的革命旧址,记录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红色基因传承不曾中断。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以昂扬奋进的实干精神,推动这里的现代化产业向“新”发展。
在“红星照耀中国·‘两点一存’耀华夏”网络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来到全国一体化算力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展示中心。刚走进数字生态体验空间,便被一棵“向下深耕,向上结果”的电子屏“大树”吸引了目光。这棵“大树”与背后的大屏幕联动,向参观者展示了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算力一张网”战略。

图为全国一体化算力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展示中心数字生态体验空间。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摄
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豆娜介绍,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算力规模已经突破6.6万PFlops。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已接通国家一级骨干网络,升级庆阳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网络链路,为算力产业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保障。
往里走,置身于沉浸式环幕立体屏幕空间,便被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包围,看到庆阳数字产业图在大屏幕上徐徐展开。奋进在新时代的庆阳,正以开放的姿态,迎着数字经济的浪潮,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智慧城市。
庆阳不仅正在加速建设“东数西算”工程,同时也在“数字底座”的支撑下加快发展低空经济,以“数字+低空”双轮驱动,聚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高地。
在庆阳市九州无人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大庆九州维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侯一博不无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了多款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展示厅中,不同样式的无人机功能各异,可针对边防巡逻、农业植保、油田巡检等场景提供模块化定制服务。

图为九州维安(甘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摄
据介绍,这个产业基地以21项国家专利技术为支撑,聚焦无人机全产业链构建与智能制造,着力打造集无人机研发制造、核心组件生产、碳纤维材料产销、多场景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基地配备自动化生产线及AI检测系统,可实现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飞控系统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全流程自主可控。生产车间里,不同生产环节的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完成材料到整机的生产流程。

图为九州维安(甘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摄
记者一行还来到长庆油田陇东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长庆油田视频AI服务中台。在数字化监控平台上,记者看到生产数据在大屏幕上实时更新。长庆油田第十一采油厂生产运行部主任陈彦云介绍,第十一采油厂数字化建设经过基础配套、完善提升、智能升级三个阶段,目前生产运行模式执行“中心站+大监控”结合模式,数字化配套油水井覆盖率100%。

9月17日,长庆油田陇东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展示长庆油田视频AI服务中台。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摄
甘肃南梁干部学院副院长张全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后人总结南梁精神,就是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其中,求实开拓体现的是改革创新精神。”
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人们,不断继承和弘扬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用实干和创新谱写“新新”向荣的产业图景。抗战时期支援革命的布匹、粮食,如今变成了数字和算力,成为这片红色热土发展巨变的真实写照。(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