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稳定币条例》于8月份正式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个针对法币挂钩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落地。该条例通过严格的发牌制度、储备资产要求及反洗钱机制,重塑香港数字资产生态。这种对数字资产的开放态度加上审慎稳妥的监管方式,将助力香港成为全球数字资产创新中心。
针对数字资产,香港于2022年10月份发布首份政策宣言,其主题是“破题”,今年6月份发布的第二份政策宣言主题已经变为“深耕”。据统计,从2023年6月起,香港特区开始实施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发牌制度,目前已经有11家平台获得发牌,还有9家平台的申请正在受理中。特区政府分别在2023年、2024年发行过两批代币化绿色债券,这些债券都是通过分散式账本技术来完成登录和结算。特区政府正在着手筹备第三批代币化绿色债券,针对贵金属、有色金属及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板)的多元应用。随着“上链发债”模式的常态化,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将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
截至目前,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已达2400万美元,去年交易量超过20万亿美元。由于稳定币既具有传统金融工具的属性,也有匿名使用等特征,监管模式必须兼顾便利性发挥与风险防控。为此,香港对稳定币发行牌照的发放设置了相当高的门槛,仅允许香港注册公司或在港设办事处的认可境外金融机构申请牌照。非银行类申请人需维持最低实缴股本要达到2500万港元,实施100%的储备资产隔离,且储备资产需为现金、美元或港元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由香港持牌银行托管,每日审计并确保次日赎回的能力。
鉴于稳定币采取电子方式转移、储存或买卖,物理边界无法给予其限制。香港将条例监管覆盖范围界定为两类稳定币,既包括在香港发行的所有指明稳定币,也包括在境外发行但锚定港元或向香港公众推广的稳定币。在执行上,持牌人应考虑有关司法管辖区的法律法规以及所涉及的第三方实体持牌状态,并要确保第三方安排符合有关司法管辖区的相关法律及法规。这些规定确保发行者不会在禁止交易稳定币的司法管辖区提供稳定币,展示了香港“负责任创新”的姿态。
数字资产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香港针对数字资产的第二份政策宣言明确将香港界定为“数字资产指示分享与国际合作中心”。香港大学已经开设相关课程,香港证券及投资学会今年3月推出了面向金融从业者的培训。从规则制定到场景拓展,从审批安排到人才培养,香港正在构建一套完整的数字资产生态,向着全球数字资产高地稳步迈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