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期波动不足为惧,关键在于能否化压力为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做好稳外资工作需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型开放,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更畅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吸引更多外资来华发展。
今年以来,利用外资领域两大关键指标一升一降,引发广泛关注。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25年前7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133家,同比增长14.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67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4%。
上述数字的变化,反映出当前我国利用外资的复杂性。一方面,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外资对我国市场投资意愿依旧强烈;另一方面,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下降,虽与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等因素紧密相连,也体现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给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份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1%,连续第二年下滑,其中发达经济体降幅达22%,欧洲更是高达58%。这种全球性投资萎缩与我国利用外资金额下降呈现出正相关同步,反映出跨国企业在高利率、地缘冲突等背景下普遍采取的保守策略。
中美经贸博弈加剧了外商对华投资的谨慎态度。美国“小院高墙”策略下的出口管制、近岸外包等举措,明显影响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决策过程。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美方正试图通过“脱钩断链”等方式重构全球供应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商对华投资步伐。
此外,国内经济转型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房地产市场调整、内需不振等问题使得部分外资企业对市场前景持观望态度。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碳减排标准提高等因素,让不少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转向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地区。当然,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也让一部分外资企业竞争优势不再,只能主动退出中国市场,这正是市场竞争使然。
外资流入虽面临现实压力,但外商投资结构却不乏亮点。其中,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比从2020年的28.5%提升到今年前7个月的29.4%。同时,今年新设外企数量增速也高于去年全年的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降幅较2024年的27.1%显著收窄。这表明,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外商在华投资信心正在加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呈现快速增长,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46.8%、42.2%、37.4%、25.5%,反映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
立足利用外资实际,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稳外资部署。今年7月份,《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正式发布,从用地、税收、外汇管理等10个方面支持外资企业在华再投资。在市场准入上,我国已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持续推进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北京、上海等地自贸试验区还开展了科技创新领域外资准入试点。
短期波动不足为惧,关键在于能否化压力为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做好稳外资工作需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更畅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吸引更多外资来华发展。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所言:中国仍将是全球投资者无法忽视的重要目的地,投资中国前景光明。(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