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正以储能炭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为主导产业,打出“强链、补链、延链”组合拳,探索出一条以创新模式和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创新资本运作模式、联动专业招商团队、深挖技术源头潜力,该区正加速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高地。
8月15日,走进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汴东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3吉瓦全钒液流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一派繁忙。这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正是顺河回族区创新招商模式、精准引育产业结出的硕果之一。
如何突破传统招商的瓶颈,吸引更多高端、关键项目落户?顺河回族区给出了“资本赋能”的新答案。
“我们突破了传统的‘物业租赁’思维,探索‘投资共生’新模式,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产业集群,推动辖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商务局局长刘鹏介绍,该区与北京紫峰资本合作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依托区内2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硬件优势,打造“国资+厂房+专利+基金”的创新组合拳,“这不仅仅是提供场地,更是通过专业的产业服务、金融服务和资本纽带,全方位助力企业成长。”
这一新模式显著放大了区域吸引力。国资厂房提供信用背书和空间载体,产业基金精准投向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有效撬动了社会资本共同投入。目前,除了开封时代全钒液流电池这一标志性项目外,商用车核心零部件电驱桥和充电桩生产项目也已成功招引落地,为区域新能源产业链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高效协同和精准定位。顺河回族区积极借力外部“智囊”,联动开封青网科技园有限公司等专业招商团队,实施“空间+服务+投资+孵化”的创新打法。
依托成熟的标准化厂房载体,借助专业招商团队的资源网络和精准触达能力,该区成功链接国内外优质企业资源和跨境垂直转化平台,并与自身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双向赋能。同时,聚焦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主动梳理上下游链条,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招商引资的“精准制导”。
成效显而易见。目前招引签约落地杭州美仪电磁流量仪表项目、保健食品及一类医疗器械医用胶布贴等项目。青网园区已有15家企业入驻。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顺河回族区布局未来产业、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一环。区内已落地的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河南分中心,成为重要的技术引擎。该区正与开封市国投集团紧密合作,加速推进智算中心、芯片封装测试等项目的落地进程,全力打造集成电路、AI智算等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为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顺河回族区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顶尖院所建立了常态化联系,组建创新联合体。灵活运用“揭榜挂帅”、委托攻关、外聘兼职等多种方式引才聚智。目前,区内重点研发团队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近50%,中高级工程师占比超30%,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此外,与河南省科学院的深度合作也在储能新材料领域开花结果,双方正合力建设中原新材智谷产业基地,旨在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孵化,不断延伸主导产业链条,为布局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奠定基础。
从创新资本运作模式撬动优质项目,到联动专业力量构建产业生态,再到深挖技术源头布局未来赛道,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正以“三链融合”的系统思维,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方向跃升。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展现出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机、抢占新赛道的坚定步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