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勘察设计,中铁十五局、中国铁建大桥局施工的包银高铁银巴支线控制性工程——贺兰山隧道顺利贯通,为银巴支线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贺兰山隧道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全长8792米,这是我国首条穿越贺兰山的铁路隧道。隧道地处贺兰山低中山区,区内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发育,地下水丰富,洞身地层以板岩、板岩夹砂岩等为主,围岩风化程度高、稳定性差,施工全过程按Ⅰ级高风险隧道进行管理。

在勘察设计阶段,技术团队开展山区铁路大面积综合选线,不断调整优化隧道走向和断面高程。针对隧道穿越6条区域断裂、2条褶皱构造和2处节理密集带等挑战,提出超前加固、封闭隔水的设计方案,有效降低隧道开挖后发生掉块、坍塌等风险。据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包银高铁地质专业负责人杨新亮介绍:“贺兰山隧道以浅埋形式下穿国家级明长城保护遗址,该区域位于三关口活动断裂带附近,隧道设计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对此,技术团队通过反复研究和论证,设计洞内采用“分部机械开挖+大管棚超前预注浆加固”的方式,并在洞外实施地表沉降专项监控量测等措施,结构上采用抗震圆形钢筋混凝土衬砌,确保地表文物、施工和结构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技术团队常驻现场,采取地质雷达、瞬变电磁及超前水平钻探等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研判掌子面前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施工风险点提前预警。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和掌子面开挖揭示,及时调整优化工法和支护参数,有效防范了软岩变形、围岩失稳、突泥涌水等风险隐患,为工程安全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包银高铁是国家“八横八纵”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银巴支线全长111公里,起于宁夏银川市,止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项目建成后,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