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 潮涌天山丨通中亚 连江南 援疆班列双向奔“富”

2025-08-13 19: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对口援疆 潮涌天山丨通中亚 连江南 援疆班列双向奔“富”

2025年08月13日 19: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8月,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吐尔尕特口岸一派繁忙。一辆辆载满浙江商品的货车从这里驶出,经吉尔吉斯斯坦奔向中亚、阿富汗乃至欧洲市场。

与此同时,500公里外的温宿县铁路货场内,一列装载阿克苏优质棉纱的“援疆班列”汽笛长鸣,5天后这批货物就将抵达长三角的纺织工厂。

援疆班列和“浙新吉”专列情况。中国经济网宋雅静/

8月12日,中国经济网记者随"对口援疆潮涌天山"主题采访团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拉尔市,在这里看到了第十一批浙江援疆深入推进产业援疆“十百千”专项行动的生动缩影。通过打造“浙新吉”公铁联运通道和常态化“援疆班列”,浙江援疆正助力阿克苏构建起“西出东联”的内外贸一体化物流体系,为援疆工作和新疆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创新物流样板。

从“散兵游勇”到“班列体系”——破解南疆物流瓶颈

“以前南疆货物西出中亚,要么绕道北疆阿拉山口,要么靠公路运输,成本高、时效慢。”浙江省金华市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施展在现场介绍,2023年12月首开的“浙新吉”专列,开创了浙江—阿克苏—吉尔吉斯斯坦的公铁联运新模式:货物从义乌铁路集结至阿克苏后,转公路经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别迭里等南疆公路口岸出境,这是一条全新的经南疆出口中亚的商贸物流通道,较传统通道成本降低25%以上。

浙江省金华市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施展介绍情况。中国经济网宋雅静/

截至今年7月底,“浙新吉”专列已稳定开行37列,货值超7.1亿元,带动江浙地区800余家企业的光伏板、小家电等商品销往中亚。2024年9月别迭里口岸首单出口商品中,70%来自浙江,成为南疆首个以援疆省份命名的国际物流品牌。

从“疆棉外运”到“产业共赢”——双向通道激活经济动能

如果说“浙新吉”是“西出”的动脉,那么“援疆班列”则是“东联”的静脉。针对阿克苏棉花主产区与浙江万亿级纺织产业的互补优势,浙江援疆于2023年开通南疆唯一常态化出疆铁路货运专线。

通过“浙新吉”专列运输的部分商品展示。中国经济网宋雅静/

金华交投集团援疆班列负责人刘新华算了一笔账:运输时间由原来的14天缩短至5天,物流成本下降25%,仅2024年就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2800万元。班列运输总量已占阿克苏至浙江铁路货运总量的30%,占地区棉纱等产品铁路运输出疆量65%以上。

“以前散运要14天,现在5天就能到绍兴柯桥。”新疆新嘉泰纺织公司负责人表示,运输时间大幅缩短、物流成本显著降低后,企业外贸订单增长35%,今年又追加30亿元投资扩建智能化生产线。

从“输血帮扶”到“造血共赢”——市场化机制稳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条通道并非单纯依靠补贴维持。

浙江援疆通过市场化运作,与铁路、物流企业建立“量价互保”合作:货量稳定后,铁路部门给予运价下浮;淡季由援疆资金适度补贴,旺季则通过公路运价杠杆调节,实现“铁路时效+公路灵活”的优势互补。

“我们把金华地区的商贸网络和阿克苏的口岸资源嫁接起来,本质上是用浙江的开放优势激活新疆的区位优势。”施展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浙新吉”班列加密至每月8列,探索跨境电商专列、冷链运输等新场景,并联动宁波舟山港建设“海铁联运”南疆分拨中心,真正把阿克苏打造成“一带一路”核心区的重要枢纽。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条横跨万里的新丝路正在崛起。从“援疆项目”到“开放枢纽”,浙江与阿克苏的双向奔赴,正书写着新时代对口援疆的崭新篇章。(中国经济网 记者 宋雅静)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