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带队,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樊海宁、哈尔滨医科大学三院院长邰升、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卢倩、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张雷达等23人组成的医疗专家团队,抵达果洛藏族自治州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并“拉练式”地完成了16台包虫病复杂疑难手术。
2025年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团队支援青海包虫病防治的第十年。十年来,该团队30余次奔赴青海省包虫病流行的高海拔地区,累计筛查1.8万余人次,完成手术1200余台,推动青海包虫病患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最近,随着AI技术全面赋能防治体系,偏远地区居民有望在“家门口”获得精准筛查。
“随着防治工作进入新阶段,AI技术正为包虫病防治注入新动能。”董家鸿介绍,下一步将打造覆盖“终末宿主管理-早期筛查-精准诊断-规范治疗-康复随访”的全流程AI赋能体系,包括智能驱虫管理、超声影像AI辅助诊断、AI辅助复杂病例临床决策及手术规划等,让偏远地区患者在“家门口”即可获得高水平诊疗服务。
包虫病曾是严重威胁我国西部地区农牧民健康的人畜共患病。2016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联合成立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包虫病研究中心,整合科研与临床资源,构建全链条防治体系。2019年,在国家卫健委指导下,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发起的中国包虫病防控联盟成立,汇聚全国43家医院资源。此外,青海省建立起覆盖省、市州、县、乡、村五级防治网络,实现39个流行县人群查病全覆盖,并对所有包虫病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目前,青海省包虫病防治取得突破性进展。西宁、海东、海西、黄南等州市已实现包虫病动态清零,全省患病率降至0.12%,九成患者获得规范治疗。(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