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游不能沦为圈钱工具丨头条热评

2025-08-07 13:35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校园游不能沦为圈钱工具丨头条热评

2025年08月07日 13:35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近日,有旅行社推出“复旦大学一日游”团购服务,收费98元。复旦校方回应,通过公众号提前一天预约,成功后凭身份证即可免费入校,并提醒公众切勿上当受骗。

这出闹剧,是暑期名校参观热催生畸形产业的一个缩影。从旅行社推出复旦98元“门票”,到清华、北大门口黄牛兜售上百元的“入校资格”,再到收费8000元却只能在校门口拍照的“研学团”,顶尖学府成了商业机构的“掘金地”。

当公共资源被机构包装成商品,当导游喇叭声刺破校园宁静,校园开放的本意被悄然扭曲。大学的核心业务是育人,开放的初衷是打破围墙,让公众感受学术氛围,而非旅游创收。究其根源,是“来都来了”的执念与名校参观“一票难求”的现实矛盾,催生了“花钱买省心”的市场。

治理乱象需多方合力。高校可以推出官方深度研学项目积极应对,同时优化入校渠道;监管部门重拳打击不法商家倒卖入校名额、虚假宣传等行为,对“代预约”服务明确定性;技术手段如人脸识别、黑名单制度可用以封堵安全漏洞,保障校园秩序。

“名校情结”是一种理想的寄托,但教育从来不是把孩子送到某座象牙塔,而是陪着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与其花大价钱顶着烈日去名校拍照留影,不如去博物馆感受时间长河,去图书馆啃一本人物传记。真正的教育,不在浮光掠影的“参观”中。在斩断灰色产业链之余,我们更要放下“名校崇拜”的焦虑,重拾“为知识而来”的初心。校园的真正价值,永远镌刻在追求学术的漫漫长路上,而非旅游行程的打卡坐标里。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