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祁门:百年红茶香飘四海

2025-08-07 06:25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安徽祁门:百年红茶香飘四海

2025年08月07日 06:25   来源:经济日报   □ 本报记者 梁 睿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因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而得名。祁红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瓦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其香气如花似果似蜜,故称为“祁门香”,是茶叶界唯一以地名命名的香型。100多年前,祁门红茶就从阊江入鄱阳湖到汉口,踏上万里茶道,远销世界各地。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因汤色红艳明亮、香气如花似果的优良品质享誉全球。2022年,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4年祁门县茶叶产量7800吨、综合产值70亿元,祁门红茶公共品牌价值46.6亿元,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声誉榜单前十。

助农增收

“早上摘了差不多20斤茶叶。”近日,76岁的祁门县平里镇平里村村民廖云霞在茶园里告诉记者,“下午还能摘上20斤,每天能有100多元工钱。”廖云霞采摘茶叶的平里生态茶园属于安徽省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数百亩茶园沿着山势蔓延,一垄垄茶树郁郁葱葱,在阳光照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红茶原料来源比较广泛,我们夏天也采一些。”祁门红茶产业集团董事长姜红告诉记者,“生态茶园用工较多,除草、采摘等生产环节都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不少劳务收入,村民仅摘茶一项,收入高的一天能拿300多元。”

“茶叶让村民增收的例子比比皆是。”祁门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耿其明说,近年来,祁门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从种苗管护到采摘包装,从明前茶到夏秋茶,茶产业有着持续大半年的务工周期和多环节的务工需求,这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祁门县历口镇湘东村依托傍依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生态优美、资源丰富,茶园面积2417亩。近年来,该村依托资源禀赋,聚焦做大做强茶产业,积极开辟乡村全面振兴发展路径。该村党支部牵头组织,通过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成立3个秋挖队、3个茶园修剪队,开展社会化服务20余次,惠及200余户茶户,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为当地茶农带来了便利。“去年,我们茶农户均收入达3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展优质茶园,优化茶叶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做强产业品牌,把茶叶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上来。”湘东村党支部书记胡秀军告诉记者。

在保障品质的基础上,祁门县全面擦亮金字招牌,提高产业附加值。该县开展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建设,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叶售价,目前,当地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达2.3万亩。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品种,除传统祁门工夫红茶外,当地祁红香螺、祁红金针、祁红毛峰、祁红粽茶、祁红花茶、祁红饼茶、祁红中药茶饮包等新品类也快速发展,以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品牌建设,祁门县茶叶类商标注册总数超1300件,其中驰名商标1件、安徽省著名商标18件、安徽省名牌产品5个、安徽省老字号6个。祁门红茶公共品牌连续9年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2023大众喜爱的中国茶品牌Top10”与“中国名茶品牌公信力Top10”。

2024年12月18日,“祁门红茶协会”集体商标与年份祁门红茶标准发布。“祁门红茶协会”集体商标相当于祁门红茶的“认证徽章”。使用“祁门红茶协会”集体商标的生产经营者,必须符合“原产地在祁门,持有祁门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与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合格”等申请条件,从而维护祁门红茶独特性和价值。

“通过使用集体商标标贴的形式,规范祁门红茶的经营活动,完善‘祁门红茶’区域公共品牌管理体系,维护祁门红茶核心产区的生产、流通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从而保护好‘祁门红茶’这块金字招牌。”国家级祁红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祁门红茶协会会长王昶表示,集体商标的使用不仅使“祁门红茶”区域品牌质量得到保障,还会进一步规范祁红市场。

目前,祁门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9万亩,茶叶初制、精制厂家及经营主体600余家,其中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茶叶百强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30余家,家庭农场70余家,茶叶产业化联合体9家。

科技赋能

在锻强产业链、提升传统红茶品牌价值基础上,祁门县还坚持科技赋能传统,匠心赋茶灵魂。耿其明表示,当地推广智慧茶园管理,用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土壤温湿度、光照,用无人机巡查病虫害,精准施药,保障有机种植。

在祁门县历口镇西塘智慧茶园,为应对虫害,园区布设虫情测报灯等各类杀虫设备,实时监控灭杀害虫。此外,管理员还通过实时传感器采集茶园中风速风向、降雨量、光照等信息,分析茶树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环境参数。这些智能设备采集的数据上传至可视指挥管理平台后,工作人员通过可视指挥中心就能完成资源调配、信息管理和远程操控,真正做到“一屏观茶园、一键管生产”。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茶企转型发展的关键。我们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产学研为依托,密切关注前沿技术和开发热点,结合现有优势,加强红茶研究创新并实现产业化。”姜红说,传统祁门红茶制作需经历初制、精制等多道工序,耗时较长。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坚持传统继承和创新发展互促并进,以非遗大师茶为品质标准,研建我国首条祁门红茶初制、精制一体化,5G智能化生产线,实现红茶加工技术新突破。

在祁门红茶集团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制茶师傅们正将当天采摘下来的鲜叶,分批送进祁门红茶初制、精制一体化生产线。技术人员不时查看茶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各道工序的加工情况,适时调节电脑参数,保证茶叶加工品质。姜红说,这条祁门红茶初制、精制一体化,5G智能化生产线于2023年9月份投产,实现了从鲜叶到成品茶的全流程自动化、不间断作业,加工时间从传统工艺的50天压缩至13小时,极大缩短了生产周期,该生产线每天可加工鲜叶约2万斤,年精制加工能力达1000吨,有效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

在改进传统生产方式的同时,祁门县也不断在选育优良茶树品种上发力。去年9月,祁门红茶的“当家”品种槠叶种茶籽搭载我国卫星顺利完成了14天在轨飞行试验,完成空间诱变育种实验后,这批“航天茶籽”顺利返回地面,并在种植园区“入地”。

姜红告诉记者,目前“航天茶籽”已长出近百株苗,“后续我们将采集太空茶苗的叶片样本,交由农业专家进行成分分析。经科学验证,对确实具备显著育种优势的品种,将作为槠叶种的太空改良版进行推广种植”。

文化传承

在科技提升红茶生产能力的同时,祁门县还积极借助百年祁门红茶大IP,挖掘文旅价值,不断擦亮“祁门红茶”金字招牌。开园节、斗茶会、茶王赛,群众性茶事活动层出不穷。大使茶座、围棋争霸赛、建筑设计竞赛,跨界融合的茶文化盛会屡见不鲜。

祁门县文旅局副局长方雯说,当地策划“就到徽州过大年,祁门红茶去邀约”等系列主题活动,祁门红茶已冠名高铁专列,还举办以“万里茶道祁门红·九宫打卡助振兴”为主题的送“茶”礼等活动12场,提高祁门红茶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祁门县还拍摄制作祁门红茶主题微短剧《茶香暖时光》《念念有茗》2部;设计全球首位茶界虚拟人“群芳最”作为祁门红茶“代言人”;融合森林康养理念,鼓励本地民宿创新推出养生茶宴;推动陈皮祁红、栀子祁红、黄精祁红等爆款茶饮和新中式茶饮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在红茶文化传承项目建设方面,我们推动祁红非遗手工坊、平里生态茶园综合体建成,助力发展茶瓷研学活动。”方雯告诉记者,目前,祁门茶文旅融合发展路线串联起中心城区与平里镇、历口镇、箬坑乡等6个重点产区、100余家主题民宿,形成“春采茶、夏避暑、秋制瓷、冬品宴”的全季旅游模式。

今年4月28日,2025年黄山文旅及茶产业英国推介会在英国德比郡举行。在当天活动上,黄山祁门红茶德比郡店正式授牌运营,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和德比郡旅游局、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德比郡旅游局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旅游线路开发、品牌营销推广等方面深度联动,通过互办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

这并非祁门红茶首次在海外市场发力。2024年6月,祁门红茶集团在英国布里斯托开设了其首家海外体验店,以“茶咖联名”模式融入当地消费场景。该门店不仅展示传统祁门红茶礼盒装产品,还定期举办非遗茶艺表演,让英国消费者近距离感受“祁门香”的独特魅力。开业至今,通过本土渠道与品牌直营结合,该店已成为祁红在欧洲市场的重要窗口,推动传统红茶出口额稳步增长,为品牌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姜红告诉记者,祁门红茶集团还先后在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尼泊尔开展祁门红茶推介会,这是祁门红茶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此外,祁门红茶集团还参与马来西亚国际饮料食品展,加强与其他茶企及行业相关方的合作,为未来业务多元化发展开启更多机会。

据介绍,下一步,祁门县将以祁门红茶为引线,串起“农、文、茶、商、旅”全面发展之路,携手茶企合作共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让祁门红茶香飘四海。(经济日报记者 梁 睿)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