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吹响“有效释放内需潜力”的号角,为下半年经济工作确定了重心,特别是“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比商品消费,服务消费不仅频次高、增长潜力更大,而且带动就业能力更强,“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被特别强调,释放出重要政策信号。
根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最新发布研究报告,2025年各平台以服务消费为主要场景的消费券展现出显著杠杆效应,每1元闪购补贴带动6.76元额外消费,预计撬动近7000亿消费增量。报告特别指出,“线上线下联动、多场景融合的消费促进模式,不仅放大了闪购优惠券的政策效果,也凸显了数字平台在促进消费循环中的独特优势。”这组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变奏,揭示数字机制正开辟消费内需释放的新路径。
国家统计局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占比持续提升。服务消费线上化加速演进,成为扩容升级的关键方向,其中创新生态发挥着结构性作用。
一、 精准滴灌:破解消费刺激困局
传统消费刺激常陷于两难:普惠投放易致财政资源耗散,精准施策难触动态长尾需求(那些数量庞大但相对零散、个性化的需求,通常针对小众市场或细分用户群体)。数字平台通过三重机制破局:其一,需求感知梢革命。基于实时动态市场信息构建微观需求图谱,智能算法实现补贴的“外科手术式投放”。突破传统统计滞后性,精准捕捉碎片化、区域化消费意愿,使政策精度提升3倍以上,将财政资源转化为“信息驱动的政策微积分”;其二,乘数效应激活。实证研究揭示1:6.76的杠杆率背后,是服务消费的强外部性特质——单点补贴激活链式消费反应。如清洁服务券衍生家居维修需求,亲子消费带动周边餐饮摄影,形成“核心消费-关联场景-衍生需求”的正反馈循环。这种生态化扩散效应,使财政资金从“消耗品”升级为“催化剂”。其三,民生痛点破解。响应“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的顶层设计,平台创新打通公共服务与市场供给的断层。老年助餐、社区托育等民生短板被纳入消费网络,适老服务券推动银发群体消费渗透率提升47%,实证验证“民生改善-内需释放”的传导闭环,在政府保障与市场效率间建立弹性衔接带。
这标志着消费治理范式跃迁:从粗放刺激转向“需求感知显微镜、乘数效应催化器、民生保障转换阀”的精密系统,在数据与市场共振中实现有效治理。
二、 良性竞争:服务消费的边际革命
政治局会议“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的战略深意,在于突破传统服务业的时空藩篱,重构消费场景的维度法则。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平台良性竞争成为关键引擎,通过三重机制重塑市场边界:时间折叠释放沉睡需求。竞争催生全时响应网络,将午夜医疗、通勤教育等碎片时间转化为消费增量,打破“物理时间牢笼”,唤醒万亿级时空敏感型需求;空间重构贯通城乡脉络。差异化竞争推动稀缺服务穿透县域壁垒,三甲医疗触达边陲,生鲜物流提速至小时级,服务半径扩展4.3倍,助力县域消费增速反超城市;价值升维开辟精神蓝海。 竞争焦点转向文化赋值(传统技艺溢价超实物三倍)、情感场景(仪式化消费)、用户共创,推动服务从功能满足向意义创造跃迁。
这场边际革命正重塑发展逻辑:时空折叠释放县域潜能,数字通道夯实共富根基,更推动消费伦理从物质满足升维至精神丰盈。当无界服务消弭时空鸿沟,当乡土技艺直抵全球市场,良性竞争所拓展的不仅是市场边界,更彰显出我国数字经济在激发消费潜力中的独特优势。
三、 服务消费重构:平台托举新增长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已占GDP的59.1%,贡献56.2%的经济增长,但较发达经济体75%的占比仍有显著空间。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指出:中国商品消费发展比较充分,占GDP比重与国际水平基本是相当的,而服务消费相对不足,发展空间比较大。彭的表达充分说明,作为短板的服务消费恰是扩内需的关键突破口。
2025年上半年,服务消费以4.2%的贡献率首次超越房地产投资(3.8%),标志着经济增长动力的历史性切换。按当前增速,服务消费将在三年内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引擎。平台经济通过五大支点重塑服务业生态:就业稳定器。 服务业每万元GDP创造就业岗位达制造业1.8倍。7000亿消费增量可带动920万新增岗位,平台孕育的2亿灵活就业群体成为城乡融合的毛细血管,印证“就业弹性”与“服务强度”的正向关联;效率加速器。智能调度使服务响应速度提升400%,资源错配率下降35%,破解传统服务业“高成本低周转困局,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代际跃迁;产业升级杠杆。推动服务供给从标准化向品质化演进,健康管理、智能家居等新兴业态增速达传统行业3倍,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温床;消费激活中枢。释放县域与银发群体消费潜能,使服务消费增速连续三年高于商品消费5个百分点,内需基础持续巩固;经济压舱石。在房地产动能转换期,服务消费以弱周期特性对冲波动,其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缓冲投资波动0.8个百分点。
一言以蔽之,平台托举的新增长极,正在重构服务消费的经纬网络——这不仅见证增长动能从“钢筋水泥”向“人文关怀”的历史性转换,更标志着发展范式从“物本逻辑”向“人本逻辑”的深层变革。
服务消费的崛起非一时之策,而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结构升级的必然趋势。政策春风已至,平台经济的良性竞争则如活水,激活了服务消费的一池春水。当“线上种草”激发渴望、“即时配送”满足需求、“无忧保障”化解顾虑时,服务消费的边界正被不断打破,内需的深度与广度得以持续拓展。
这正是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在打破时空枷锁中拓展内需广度,在升维价值创造中淬炼发展成色。当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增长内核,中国经济已在平台创新的新土壤中扎下韧性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