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蛇口港。(资料图片)
国际邮轮停靠在深圳国际邮轮母港。(资料图片)
轮渡驶离深圳国际邮轮母港。(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海洋经济发展喜讯频传:深港联合研发的首艘AI无人船“海擎一号”在前海湾启动运营测试、“湾区海上游”深港游航线开通、《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发布、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平台交易额超16亿元、“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累计登记数量达10艘……生产、生活与生态交融型活力海岸带在前海加快形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深圳综改试点迎来“2.0时代”。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再次扛起“探路者”“领头羊”重任,提出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港口航运、现代海洋服务、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资源与海工装备、海洋文体旅游、海洋生命健康等产业,加快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承载地。
海洋产业创新跃升
前海合作区海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拥有68公里活力海岸带、28条入海河道、4处红树林湿地、12个海岛,区内规划布局了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点片区。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禀赋,前海着力推动海洋产业创新能级跃升,一系列海洋科技实现新突破,一批涉海企业加快集聚,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激活。
4月底,深港联合研发的首艘AI无人船“海擎一号”在前海湾成功启动运营测试,标志着深港产学研协同创新以及前海着力打造的开放式AI无人船测试示范基地取得新突破。香港大学副校长申作军表示,香港大学前海智慧交通研究院将依托测试船舶,面向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开放联合测试,提供涵盖测试验证、技术展示、场景应用的综合服务,推动AI无人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真实环境应用,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落地。香港大学将加大与前海的合作力度,将更多的海洋科研成果通过前海转化,帮助内地涉海企业进行技术攻关。
近期,深圳中远海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船舶智能航行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支持S-100标准体系的电子海图引擎产品已完成开发,可为构建新一代船舶智能通导系统提供底层驱动;已具备开展远洋电子海图数据发行业务的关键资质;自主开发的“自由度”气象导航系统,突破了船岸数据协同的智能航线推荐及优化技术、气象预报及实时风险监测技术,实现了船舶风险规避、节油减碳的目的,可为船舶智能航行提供专业导航支持服务等。在深圳中远海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王英政看来,前海的“吸引力”不仅源于优质的海洋生态资源,更在于密集的港口集群、优良的营商环境与给力的政策扶持,能够为企业高速发展提供优沃的土壤和高效的产业合作平台。王英政表示,通过前海管理局组织的产业交流会,公司已与前海一家通信服务企业达成合作。接下来,公司将积极布局新型船舶通信导航产业中的数据、软件、设备和通信等业务,助力前海建设智能航运生态圈。
如今,前海海洋产业智能化、集群化态势日益凸显,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龙头企业齐聚,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深圳国际海事可持续发展中心等科研机构落地。瞄准新能源智能船舶新赛道,前海相继引进了魏桥佳达、欧卡智舶、天津昊野、光启星河、中欣新能等一批智能船舶企业。目前,前海已拥有涉海经营主体9000余家和13个海洋科技创新载体。
港口航运智慧升级
港口码头的智慧化转型,为前海海洋经济注入新活力。继深圳妈湾港于2021年率先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后,大铲湾港口码头也加快了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步伐。“目前,码头已有近80%的拖车设备完成新能源置换,预计今年8月全部完成。”深圳大铲湾现代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高级经理宾胜说,“同时,我们还在加快推动码头智能化升级,在港口物流运输关键节点引入AI技术,通过线上智慧化预约平台,全面提升港口管理效能。”
“港口服务能力的提升带来了航运物流的发展提速。”宾胜表示,作为集散泛珠三角各主要生产基地货物的理想站点和华南重要的汽车进口口岸,大铲湾码头共有5个泊位,可以处理全球大型集装箱船和滚装船,航线已覆盖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多个地区。码头正大力发展储能柜、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产品的进出口业务,积极打造华南地区大宗货物进出口“首选港”。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大铲湾口岸出口锂离子电池储能柜出口额为22.41亿元,重28555.2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42.05%、807.2%;深圳西部港区集装箱进出口为858.92万标箱,同比增长12.9%。为进一步释放港口航运发展活力,前海充分发挥改革创新效能,加快推进航运业国际化发展,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深化深港海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运输工具及物流监控科科长邓小鹏介绍:“近年来,深圳海关在深圳机场实施空港智慧物流改革,通过前置理货、提前申报、卡口分流等便利措施,大幅提升空港进出口货物流转效率并保障货物监管安全及灵活调配,助力空运国际货站年设计保障能力提升63%。”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运输工具及物流监控科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机场外贸货运吞吐量已达50.0万吨,同比增长16.2%,创历史同期新高,深圳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6月30日,在香港海事处的支持下,前海管理局联合深圳海事局发布《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推进绿色船用燃料加注区域合作,深港两地甲醇加注采用同一标准与流程,为深港合力共建全球船用绿色燃料加注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随之而来的是,各类高端航运要素在前海加速集聚。2024年10月,“中国前海”船队规模实现零的突破;已登记的“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累计数量达10艘;全球20强航运公司已有3家落地前海,全球十大船舶管理公司也有2家落地前海。截至目前,前海已累计落地39个船舶租赁项目,租赁资产突破160亿元。
海洋文旅活力迸发
乘着海洋经济发展东风,前海海洋文旅一片勃勃生机,“海上看湾区”项目已开通香港维港、港珠澳大桥、深圳湾大桥、深中大桥海上游,推出各类“海洋文旅+”主题航次。今年“五一”前启用的深圳湾帆船运动中心,作为深圳首个中美双认证帆船基地,正成为湾区休闲水上运动的新地标。6月,大湾区首个香港游艇驾驶培训机构在深圳湾游艇会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大湾区游艇产业互联互通。
“深圳湾游艇会是深圳唯一的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指定停泊港。为保障港澳游艇自由行,深圳湾游艇会创新实施港澳游艇‘定点停靠、就近联检’管理模式,大幅提升了游艇出入境效率。”深圳湾游艇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余佩炫介绍,2023年游艇海事手续进一步简化,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运输工具(船舶)申报系统开通增设游艇申报通道,申报环节所需提交材料从原来的24项精简至12项,平均申报耗时从90分钟降低至15分钟。目前,已有261艘次港澳游艇通过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往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
4月15日,随着“大湾区伊敦号”从深圳国际邮轮母港启航,驶向香港中港城,深港双城海上文旅项目“香港维港海上游”正式贯通运营,标志着深港文旅互动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作为大湾区的重要文旅通道,该项目将构建首个跨境海上文旅生态圈。截至6月底,该航线已运行28航次。
作为华南地区邮轮综合枢纽与海上门户,深圳国际邮轮母港是国内首个实现“口岸监管区域”与“非监管区域”切换的邮轮港口,也是首个具有国际中转功能的海港客运口岸。招商局邮轮有限公司战略运营部总经理张颖介绍,自2016年11月开港运营以来,深圳国际邮轮母港开通了覆盖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多条邮轮航线,累计接待邮轮游客超百万人次。2024年,深圳国际邮轮母港进出境邮轮36艘次、进出境国际邮轮旅客8万余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8%、323%;同年创新开通面向国际旅客的国内沿海邮轮航线及赴日本、越南等地的多条境外航线。今年,招商邮轮引入“爱达地中海号”“招商伊敦号”“和平之船太平洋世界号”“鼓浪屿号”等国际邮轮靠泊。
前海管理局重点区域开发处处长周耀荣表示,前海将凭借深海科技、智能船舶、绿色港口航运等发展基础和优势,率先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开拓海洋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探索形成新规则、新制度,加速推进海洋领域制度型开放,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作出前海贡献。(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