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秦安:一颗蜜桃香四季

2025-07-31 06:30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甘肃秦安:一颗蜜桃香四季

2025年07月31日 06:30   来源:经济日报   □ 本报记者 陈发明

每年6月中旬开始,甘肃秦安蜜桃陆续成熟,当地种植的数十种早、中、晚熟鲜食蜜桃品种将持续供应到9月下旬。以前吃到秦安蜜桃,只能是这个时间段。“去年以来,我们引进新型智能日光温室和冰点恒温保鲜技术,探索设施桃种植模式。”秦安县果业局局长魏胜昌告诉记者,从12月份到次年5月份通过反季节生产、6月份到11月份通过冰点恒温保鲜库贮存,从而实现秦安蜜桃四季供应。

秦安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半湿润气候区,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最适栽培区之一。当地种植蜜桃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秦安的“齐桃”和“二格子”蜜桃曾作为贡品而远近闻名。目前,秦安县是西北最大的旱地桃集中栽培区,全县蜜桃栽植总面积10.25万亩,2024年产量12.5万吨,产值8.1亿元。其中,设施桃总产量约390吨,产值1170万元。

优化品种结构

在秦安县刘坪镇邓坪村,已经种了30多年桃子的邓成来在自家桃园里忙碌着。“我有10亩桃园,种了42个品种。”前几年获评“农民高级农艺师”职称的邓成来对新技术、新品种情有独钟,“要提高种桃子的效益,就得不停探索,品种丰富可以错峰上市,卖个好价钱;新技术能增加产量、节省人工”。

近年来,秦安县先后从多家科研院所、蜜桃生产先进省市积极引进栽植早、中、晚熟鲜食蜜桃品种100多个,应用于生产的品种约70多个,推动秦安蜜桃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日趋合理。其中,早熟蜜桃品种占总面积的12.3%,6月中下旬成熟;中熟蜜桃品种占总面积的62.4%,7月中旬至8月中旬成熟;晚熟蜜桃品种占总面积的25.3%,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熟。

目前,秦安县配合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已在莲花、刘坪、五营、兴国、魏店等乡镇新建桃品种园5处,陆续从国内科研院所、桃先进产区引进桃新品种66个,其中普通桃新品种38个、油桃新品种20个、蟠桃新品种8个,为全县桃品种结构调整、品种优良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品质的优化提升让秦安蜜桃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强。2008年,“秦安蜜桃”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秦安蜜桃”区域公用品牌位列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传播力百强榜;2024年,“秦安蜜桃”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

“我小时候,桃子摘下来要自己用架子车拉到县城去卖。后来秦安蜜桃名气越来越大,在地头就有客商收购,这几年通过电商卖得更远了。”邓坪村村民邓卫军说。高中毕业后,邓卫军回家种桃,2015年,他通过快递往广州发了第一单秦安蜜桃,开始探索电商销售。去年,他卖出3万多单,“好品质就是我们的底气”。

旧园改造升级

种植时间长、规模大,为秦安蜜桃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也意味着部分果园将逐渐面临树龄老化、品种退化等问题,导致果品产量和品质下降。为此,秦安县近几年开展以蜜桃宽行Y树形支架式高效栽培模式为主的老果园改造工作,2022年至今已累计改造桃园1.8万亩。

“按照传统的种植理念,草会与庄稼争肥争水,后来慢慢发现树跟草之间是一个友好的关系。”看着桃树间的杂草,邓成来向记者介绍,现在之所以要推行果园生草,就是因为园内的草不仅能够涵养水源,可以吸引树上的虫子,夏天还能起到一定的调节气温作用。

近年来,秦安县陆续推广主干形、两主枝Y字形和三主枝自然开心形等丰产性树形桃栽培模式和长枝修剪、自然生草、太阳能杀虫灯、晚霜冻预防等果园管理技术,使蜜桃果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力推动果园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

“魏局长,最近能不能给我们再安排一次桃树修剪的技术培训?”一见到魏胜昌,莲花镇桑川村村民桑广春就提出了想法。去年,桑广春将自己种了近30年的3亩苹果园改造成了桃园。同样是种果树,但苹果树与桃树在田间管理上还是有技术差异的。经过几次技术培训,桑广春逐渐摸到了种桃的门道。

在秦安县,莲花镇是传统的苹果种植区域。近些年,随着部分果园的果树老化,产量也直线下降。如果果园更新仍然重茬种苹果,进入盛果期后,还会面临一些病虫害问题。

“一亩老果园优质果的产量从6000多斤掉到2000斤,前几年一直在硬撑着,幸亏政府部门帮我探索出苹果树与桃树倒茬种植的办法。”桑广春看着长势喜人的桃树告诉记者,桃树比苹果进入盛果期早,近些年秦安蜜桃产业效益好,按照技术人员指导的方法种,自己的旧园改造也能早日见效。

科技赋能提质

走进位于兴国镇高坪村的甘肃省秦安蜜桃智慧农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智能日光温室,看不出来这里是个蜜桃种植基地。走进温室内,盆栽的蜜桃和各种智能化装置,处处凸显着“智慧”。

“我们自主研发了秦瓴智耘智慧农场运管平台,包括温室自动精准控温系统、远程协同作业监管系统、标准化数字种植生产系统、自动灌溉系统、经营成本管控系统。”秦安蜜桃智慧农场负责人、秦瓴智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丛家爽介绍,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数字化与标准化,信息化率达70%以上。同时,还建立了企业数据资产库,从2024年11月起到目前,已入库300多万条精准的环境与种植数据资产。

据了解,秦安蜜桃智慧农场共建有20栋智能日光温室和1000平方米的冰点恒温保鲜气调库。该农场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从蜜桃嫁接、种植管理到采摘分拣、贮藏保鲜、品牌建设和市场渠道的全产业链智能化管理。目前,已探索出三种设施桃种植模式:盆栽蜜桃+冰点保鲜库AI智控反季节种植模式、装配式冰点智控日光温室种植模式和精准控温反扣棚促早种植模式。

“前两种模式分别利用冰点保鲜库休眠和精准低能耗制冷,推迟桃树发芽开花时间,实现以‘北京7号’为主的中晚熟桃品种在元旦春节上市。第三种模式在智能日光温室采取反扣棚控温模式,促进桃树早发芽早开花,实现以‘陇油桃1号’‘陇蜜11号’等品种为主的早熟桃在三四月份上市。”丛家爽告诉记者,随着技术的成熟,农场的定位也发生变化,从技术转化者与项目建设者转向智慧农业技术与模式的输出者。

依托冰点保鲜技术,秦瓴智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已建立58种果蔬的冰点及其保鲜环境参数数据库,企业与大连海事大学共同研发相变式储冷+日光温室的可控种植模式,通过冷量仿真计算,降低建设成本30%以上,协同精准控温系统降低运营成本35%以上。

“仅秦安县已有日光温室392座开展相关技术应用,更好地实现秦安四季有桃的目标。”丛家爽说,秦瓴智联数字科技已经成为中车集团定点帮扶智慧农业领域的供应商,2025年,秦瓴智耘系统已分别投放甘肃天水市麦积区、甘谷县和广西那坡县、靖西市。(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