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跨越

2025-07-30 06:30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原跨越

2025年07月30日 06:30   来源:经济日报   □ 李一凡

6月23日,郑州市CBD与绚烂朝霞相映成景。宋亚猛摄(中经视觉)

1960年,郑州市二七纪念塔街景一角。周淑丽摄(中经视觉)

7月5日,游客在洛阳市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参观。近年来,该馆是河南省党史教育基地和社科教育普及基地,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经济日报记者 李一凡摄

5月21日,中铁装备国家TBM产业化中心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调试我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的“双胞胎”盾构机。聂冬晗摄(中经视觉)

2月2日,许昌市胖东来天使城,众多顾客前来选购商品。 吕超峰摄(中经视觉)

6月11日,开封市清明上河园景区,演员在和游客互动。当地不断打造特色文旅空间,丰富文旅业态,提升游客体验。 袁 航摄(中经视觉)

1962年,开封市相国寺,民众在购买架子车下盘。李永潭摄(中经视觉)

214台宇通新能源客车在上海港等待上船交付智利(摄于2023年12月5日)。 崔 超摄(中经视觉)

来到郑州中原英烈纪念馆,讲解员口中的数字令人动容:抗日战争中,河南先后开辟6块抗日根据地,为战场输送大量人力物力,走出了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等多名优秀将领。14年间,全省损失1000多万人口。

这样倾其所有的赤诚,浸透了中原每寸热土。

在巩义,有人将自家的房子让给八路军。为解当地1700多名八路军过冬衣物紧缺的燃眉之急,许多百姓捐衣捐布。

洛阳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内,一枚枚证章整齐排列在展柜里,诉说着那段不屈的岁月。作为连接延安与华北、华中根据地的交通枢纽,经过洛八办转送的军政干部70余批、1400余人,护送过的进步青年达2700余人。

走进素有“小延安”之称的驻马店确山竹沟革命旧址深处,一棵郁郁葱葱的石榴树静立南窗前。1939年春,刘少奇亲手栽下这棵树。如今,石榴树上硕果累累;院墙外,商铺星罗棋布,远处千亩庄稼正茁壮成长。

凭着一股子干劲儿,今天的河南,已成为我国最坚实的“中原粮仓”,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用不足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贡献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粮食产量。

老区面貌也焕然一新:巩义市坐拥全国最大的铝板带箔加工生产基地和完整的铝加工产业链条,铝板带箔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3%;洛邑古城内游客络绎不绝,今年“五一”假期,洛阳市累计接待游客736.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15亿元;全国80%的中高端手工提琴都产自确山县,成为了中外闻名的“小提琴之乡”。

返程的车窗外,大片农田呼啸而过,收割完夏粮的农田里,种上了花生等经济作物。盛夏的阳光晒得人发烫,但这片土地上的绿意生生不息。八十载春秋流转,中原大地的山河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河南人民骨子里的那份坚韧、奉献与担当,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一凡)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