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穿过新加坡南部圣淘沙岛茂密的棕榈叶,洒在一辆造型圆润的小巴车身上。这辆悄然驶过的小巴,既没有司机,也没有方向盘,甚至没有刹车和油门踏板。这就是东南亚首辆“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公交——中国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推出的“文远小巴(Robobus)”。
文远小巴上路运营,标志着新加坡陆路交通正式跨入纯无人驾驶时代——这一天是2025年7月17日。
圣淘沙岛与无人驾驶公交的缘分始于1年前。自2024年6月起,文远小巴以“有安全员监督”的模式在此试运营。一年间,它已安全运送了数万名乘客,完成了数千次接驳任务,积累了扎实的“零事故”安全履历。正是这份成绩单,加上严苛的远程测试与道路实测,最终说服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按下“全无人运行”许可键。
在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科技副总裁蓝维善看来,安全是公共交通的核心,小巴必须通过完整的安全框架评估,才能从“有人监督”过渡到“纯远程监控”。显然,在这场大考中,文远小巴成绩优异。
如今,游客只需在站点招手,白色小巴便会停靠。车内4张环形沙发围合出社交空间,全景车窗让海岸风光一览无余——科技感与度假氛围在此奇妙交融。
据了解,从“有人似无人”到“真没看到人”,文远小巴的底气源于三重“科技铠甲”:周身激光雷达与多模组摄像头组成的“电子眼”,赋予它360度无死角的扫描感知能力,200米内的任何障碍物皆难逃其“法眼”;强大的算法可以实时分析路况并动态规划路径,智能大脑决策响应速度能达到毫秒级;后台同步设置的远程监控员随时待命,一旦系统预警,远程工程师便立即介入。
此外,这套系统还通过了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设计的极端场景测试:暴雨中识别歪斜的施工路锥、黄昏时分避开蹲在路面的儿童模型、高峰时段在酒店接送区精准绕过行李箱。难怪体验过文远小巴的网友调侃:“比驾校刚毕业的新手稳多了!”
新加坡交通业界的圈内人都知道,无人驾驶在圣淘沙岛的落地只是新加坡智慧交通棋局中的一步,新加坡政府的布局远不止于此。
今年6月,新加坡交通部代部长萧振祥宣布,力争今年年底前将自动驾驶车辆正式纳入全国的公交体系。更大规模的试点已箭在弦上——榜鹅、巴西立、裕廊湖区三大“智慧城市示范区”将率先引入无人公交网络。这些区域被选中并非偶然:道路宽阔、基础设施新,尤其是榜鹅作为大型组屋区,年轻居民占比高,对新科技接受度强,堪称无人驾驶的“理想试验田”。
无人公交只是新加坡智慧交通拼图的一角。在环卫清洁革命领域,2024年11月,自动驾驶环卫车S6悄然现身滨海湾大道,开启新加坡首个“商业化自动驾驶环卫项目”;短短一周后,无人扫路机S1便在滨海艺术中心正式“上岗”。
在无人驾驶向更多领域进军的同时,传统公交司机并未被技术浪潮抛弃。新捷运集团(SBS)正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响应式自适应制动系统”,通过雷达与摄像头预判风险,减少急刹车等特殊情况出现的概率。而司机则会转型为“安全管理员”,专注处理突发状况。这或许正应了人工智能圈最近特别流行的那句话:“技术终将与人协同进化。”
新加坡的探索为东南亚邻国提供了智慧交通的范本。2021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引入自驾小巴,成为该国首批自动驾驶教学车队;马来西亚的柔新经济特区计划借鉴新加坡经验,拟在2026年开通新马跨境无人接驳线路。
在这场无人驾驶的交通革命中,中国技术力量扮演了重要角色。文远知行是全球唯一手握中、美、新等五国自动驾驶牌照的企业。文远小巴的“新加坡毕业证”不仅是技术成熟的勋章,更是中国智造从“性价比”向“高精尖”跃迁的一个缩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执行副总裁许凯琳直言:“文远知行带来了软件开发、AI算法等高价值岗位,这正是新加坡需要的创新伙伴。”
当夕阳为圣淘沙岛的海面镀上金边,那辆白色小巴依然在酒店群间安静穿梭。从固定线路的谨慎试水到榜鹅组屋区的通勤变革,新加坡用审慎而坚定的步伐证明:无人公交不是科幻电影的噱头,而是提升效率、缓解人力资源短缺的现实答案。随着更多无人驾驶小巴驶向街头巷尾,新加坡的智慧交通图景将从圣淘沙岛的一抹亮色,渐次渲染成东南亚未来城市的智慧底色。(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朱 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