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宠物”本科是对需求的积极回应

2025-07-24 06:10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设“宠物”本科是对需求的积极回应

2025年07月24日 06:10   来源:经济日报   刘 莉

  在高考结束后的志愿填报季,中国农业大学开设“动物科学(伴侣动物)”本科专业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作为全国首个以“宠物”为核心培养方向的本科专业,该专业覆盖了伴侣动物品种培育、营养代谢、饲料加工等课程,致力于培育既拥有扎实动物科学基础,又具备丰富产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宠物相关产业规模增长势头良好。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近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3%。市场规模扩大呼唤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更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与行业蓬勃向上的态势相比,相关专业人才质量和数量都存在短板,尽管此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宠物相关专业,高端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仍迫在眉睫,宠物美容、驯养、食品研发、营养搭配等领域的规范化发展急需人才支撑。

  不仅要向老师学,向书本学,更要在实践中学,在社会的大课堂中磨砺自我、增长才干。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育人与用人相结合方可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积极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并取得一定成效。中国农业大学首设“宠物”本科专业,是对市场需要的积极回应,也是对行业发展的精准对接。对于“宠物”专业学生来说,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力量。学生要充分接触行业前沿,感知市场动态,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科发展要不断探索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就业和市场是重要的教育导向,但不是唯一方向。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都是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功能定位上还应更有针对性。从大学生到从业者,从生力军到引领者,教育的使命是为学生提供就业的敲门砖,更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发挥好通识教育优势,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以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为未来适应市场需要和职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高校专业设置既是行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教育理念的风向标,教育既要着眼于人的发展,也要服务于市场需求。中国农业大学首设“宠物”本科专业,既为相关行业培养了急需的专业人才,也为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要在追求与就业市场接轨过程中保持育人初心,不断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人才支撑。(作者:刘 莉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