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司法解释:恶意串通逃避执行?打击!

2025-07-23 18:41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最高法司法解释:恶意串通逃避执行?打击!

2025年07月23日 18: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冯家顺)最高人民法院23日发布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为人民法院通过审理程序对案外人合法财产权益进行实体保护提供裁判依据,促进人民法院规范执行。司法解释自2025年7月24日起施行。

据介绍,执行异议之诉是针对强制执行中发生的财产争议提起的诉讼,以保护案外人的合法财产免于被作为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处置。完善该项执行救济制度,对于保护真正权利人、打击恶意串通逃避执行行为,明晰裁判规则,提高审判执行效率,推动解决执行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最高法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呈逐年上升态势。执行异议之诉案件涉及申请执行人债权实现、被执行人责任财产范围认定、案外人财产权益保护等现实权利冲突。这些权利冲突,主要起因于被执行财产的实际权利人与名义权利人分离,即财产权利的“名实不符”。

此次发布的司法解释坚持依法保护权利,在法律框架内细化规则,重点解决司法实践难题。细化管辖、起诉及相关诉求合并审理等问题,保障各方当事人诉讼权利、一揽子解决争议减少当事人诉累。明确判决对执行的效力以及审判与执行的协调问题,保障真实权利人从执行措施中尽快解脱,保障市场交易安全。

司法解释对常见民事权益排除强制执行作出进一步细化规定。细化商品房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被征收人排除强制执行的具体条件。因家庭居住生活需要且遵循市场经营秩序而购房的商品房消费者,可以对抗房地产开发环节中商业利益的执行。

同时,司法解释明确通过虚假诉讼妨碍依法执行的法律责任及处理措施,指引各级法院认真审查买卖合同的真实性、支付价款的真实性,认真审查以物抵债中债权本身的真实性、抵债意思的真实性和抵债价款的合理性等,通过严格审查防范虚假诉讼。

当天,最高法还发布了6件涉财产权保护执行异议之诉典型案例,诠释司法解释所彰显的司法理念和裁判规则。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