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以“一件事”为牵引提升治理效能

2025-07-22 05:59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金观平:以“一件事”为牵引提升治理效能

2025年07月22日 05:59   来源:经济日报   □ 金观平

  新生儿父母可一站式申请联办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等多个事项;完成企业开办手续,只需一杯咖啡的时间……以“一件事”把马上就办和办成办好统一起来,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加强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将更好发挥牵引作用,有效完善数字时代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整体治理效能。

  “一件事”,是生产生活中一个个完整的、集成的服务场景,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层级密切配合、同向协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实现521万项服务事项和3.6万多项高频热点服务应用的标准化服务,有力支撑着企业和群众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在“高效办成一件事”助力下,一件件关乎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实现了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

  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便利化水平,此次印发的《意见》重点强调“常态化推进”“常态化实施”。常态化的着力点,放在了更好解决行政流程中各节点的难点与堵点上,将分散的行政资源整合为有机整体,使部门、层级、区域之间的办事流程和治理机制实现更合理的衔接。这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调整与优化,更是政府治理体系系统性重构的关键支点。将经营主体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的需求纳入“常态化”的触达范围,通过清单管理实现需求精准锚定与动态响应,这种以需求侧倒逼供给侧的路径,又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的跃升。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改革所向、发展所需、民心所盼,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马上就办到办成办好,更加需要数据共享与技术赋能的深度融合。在数据共享机制上,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加快落实《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明确公共部门间数据共享的权责和流程;在技术融合应用上,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服务模式从“能办”转向“智办”,让政务服务“走新”更“走心”。

  治理体系的系统性重构,必然需要治理能力的整体性提升。扎实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既考验着各地区各部门的标准执行、数据共享、新技术应用等是否到位,也要看各级领导干部、相关工作人员能力素养是否到位。进一步加强央地协同、部门协作、政社合作、政民互动,共同攻克改革进程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提升数据素养、系统思维、协同意识等复合能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立本地区本行业特色事项清单并稳步实施,才能在高效办好每一件关键小事的过程中,实现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城市生活环境的不断优化。

  从马上就办到办成办好,这场改革还在路上。打破传统藩篱、释放数据价值、平衡地区行业差异等,都是“常态化”面临的挑战。看准了就抓紧干,朝着“基本形成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的目标持续迈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治理支撑。(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