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经济观察】出口超预期更需理性看

2025-07-19 06:07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每周经济观察】出口超预期更需理性看

2025年07月19日 06:07   来源:经济日报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出口市场表现屡屡超出预期,彰显出我国外贸强大的内生动力和韧性。尽管“逆风”与“顺流”相互交织,但推动我国出口平稳增长的积极因素也在集聚增多,新兴市场的潜力和活力正在不断被激发。

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上半年我国外贸7.2%的出口增速远超市场预期,出口规模也首次突破1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事实上,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出口市场表现屡屡超出预期,彰显出我国外贸强大的内生动力和韧性。

对于上半年出口平稳增长,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给出了精准概括:底气是完备的产业体系,动力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本质上就是以不断的高质量供给适配国际市场需求。结合具体实际来看,有三方面核心因素支撑了出口超预期表现。

一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与供给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制造业形成了以高质量供给推动出口量质齐升的正向循环。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达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均超过两成,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32.4%。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依托完备产业链和成本优势,迎来出口爆发式增长,在上半年308.3万辆出口汽车中,新能源汽车达106万辆,增速达75.2%,成为出口最大亮点之一。

二是政策红利与市场策略叠加发力。扩内需政策“组合拳”加快落地,“两重”“两新”等举措持续发力,客观上起到了释放产能支撑出口的作用。通过贸易转移对冲市场风险,成为外贸企业重要的市场策略。特别是美国加征关税后,我国对美出口出现较大下滑,不少企业快速转向东盟、欧盟、非洲等替代市场,也有部分企业选择通过东南亚国家转口贸易来规避关税,有效分散了外需市场风险。

三是外部短期利好拉动了出口增长。去年以来,美国市场耐用品库销比持续下降,补库周期带动了中国对美出口的阶段性修复。同时,在美国关税政策摇摆之下,外贸企业抢抓关税“窗口期”,加快了“抢出口”“转出口”频率。特别是6月份以来,美国临时下调对华关税115个百分点,推高了出口市场预期,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出口潮。

进入下半年,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大,给全球贸易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中美关税缓和期进入尾声,“抢出口”“转出口”效应可能减弱,出口面临压力将会加大。

尽管“逆风”与“顺流”相互交织,但推动我国出口平稳增长的积极因素也在集聚增多,新兴市场的潜力和活力正在不断被激发。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贸易实现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增量,比如上半年对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当前,关税阴云尚未散去,近期有多个国际组织下调了今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这意味着,除了多元稳定的外部市场,创新质优的中国商品和应变求新的外贸经营主体,将成为最可控的变量因素。下一步,在政策反“内卷外溢”的同时,以技术突围和市场开拓构建新平衡,通过构建更加完备的产业体系,提升“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也要及时做好稳增长稳外贸政策工具储备,通过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让出口贸易更加顺畅便利。

最新一期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连续两个月回升。不过,有机构预测认为,随着“抢出口”等效应减弱,未来几个月订单或将下滑。这样的提醒是有意义的,需要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综合来看,要实现全年外贸增长目标,我们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技术创新迭代永远都是“中国制造”向国际市场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护城河”。(作者:顾阳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