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生产实现稳产丰收、蔬菜水果供给充裕、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力以赴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7月17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夏粮生产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夏粮总产量为2994.8亿斤。“这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麦尔丹·木盖提指出,夏粮生产克服局部地区较重旱情影响实现稳产丰收,早稻目前收获六成左右,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长势正常偏好,夏油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监督检查司司长王乐君介绍,去年秋季到今年早春主要产区墒情较足,小麦苗情基础好,但进入中后期,河南、陕西等省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快速发展,局地小麦苗情逆转,对产量造成影响,特别是一些旱地小麦产量减幅较大。
对此,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中央财政提早下拨16亿元支持小麦“一喷三防”,及时下拨3.76亿元支持抗旱浇麦。农业农村部适时启动农业抗旱应急响应,全国累计抗旱浇麦3.3亿亩次,小麦“一喷三防”喷防1~2遍,最大程度挽回了损失。
“从基础条件看,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全国3.4亿亩冬小麦完全靠天吃饭的旱地麦仅占两成左右。全国建设‘平急两用’的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3300多家、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36万支。”王乐君介绍,今年“倒春寒”、洪涝和“干热风”等灾害明显偏轻,病虫害防控到位,收获期没有发生大范围的“烂场雨”,小麦品质总体好于去年。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吕修涛表示,秋粮面积预计比上年稳中有增。各地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应用高性能播种机,集成推广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播种出苗质量较高,加之光温水较为匹配,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
距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2个多月,目前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自然灾害多发重发期。“我们将一手抓单产提升促增产,一手抓防灾抗灾减损失,全力夺取秋粮好收成。”吕修涛透露,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将持续组织包省包片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水肥调控、化控防倒、“一喷多促”等稳产增产措施落实,促进苗情转化和均衡增产。紧盯重大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应急响应,提早落实防灾减灾的关键措施,推进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今年以来,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3283.3万人。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5年来,监测帮扶质效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部组织各地对监测对象逐户分析研判,逐户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易地搬迁脱贫群众安居乐业。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有劳动能力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多数享受了产业帮扶措施。
麦尔丹·木盖提表示,上半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农业农村部也组织了蹲点调研,发现还不同程度存在帮扶产业总体发展质量不高、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农业农村部将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抓好考核发现问题整改的基础上,从提升监测帮扶质效、抓牢产业就业帮扶、提高协作帮扶实效、优化完善帮扶政策等四个方面发力,确保过渡期圆满收官。
农村居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同比增长4.9%。此外,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今年受内外部经济形势影响,农民就业增收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对此,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促进农民稳岗就业。上半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对增收贡献率达七成。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收途径,稳住增收势头,具体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强化农产品产销衔接,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夏粮早稻收购,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依托大型农产品电商平台,举办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活动,让优质农产品卖上好价钱。二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做足“土特产”文章,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三是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质量,持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加大农村创业培训和支持力度;会同有关部门推广用好订单、定向、定岗培训等管用模式,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育推介特色劳务品牌。
(本报记者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