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中国凭借强大的技术积累和开放合作的姿态,走在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前沿,不仅推动了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框架的构建,彰显出在全球人工智能生态中的引领作用。
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人工智能发展曾长期依赖算力堆积提升模型性能。这种模式虽有效,但资源消耗巨大,使用门槛较高,加大了中小企业和普通开发者的参与难度。中国科技界与产业界通过创新算法、优化模型架构及利用开源技术,逐步改变了这一格局。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不仅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从“堆算力”向“拼算法”转变,显著降低了大模型的训练与部署成本,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更加普及,推动了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多元化发展。由此,更多开发者能够参与技术创新,更多中小企业得以部署人工智能应用,各行各业也在相关技术的助力下实现智能化升级。
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在2025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曾表示,DeepSeek令人印象深刻,在高效开发开源模型以及计算效率方面表现出色。中国大模型凭借高效推理能力和高可及性,打破了中小企业与开发者的技术壁垒。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也多次高度评价中国大模型的发展。他表示,DeepSeek等中国大模型成本低、效率高,将加速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应用,为全球人工智能生态注入了更强的创新动力。
中国大模型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贡献了新思路与经验,证明高性能、高效率的人工智能系统并不仅依赖算力堆积。这一模式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重要借鉴,帮助更多国家和企业跨越技术壁垒,共享人工智能红利。
毕博全球市场业务负责人、合伙人伊丽莎白·丹纳表示:“DeepSeek展现了一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模式,证明人工智能发展还存在另一条可行路径。这标志着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进展,预示着未来人工智能将更加多元与开放。”
以场景驱动创新
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多元化应用场景驱动。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等诸多领域,中国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深厚的数字经济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使中国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实验室”,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创新与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2023年7月,施耐德电气在北京成立“AI创新实验室”,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关键行业真实场景的深度融合,解决人工智能落地应用问题。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说:“中国市场的多元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落地提供了最佳实践场所。施耐德电气将助力产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进行人工智能投资,以场景应用驱动创新。今年3月,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宣布在北京投资25亿美元建设其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6月,阿斯利康与中国医药企业石药集团达成战略研究合作,将利用人工智能引擎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合作推进新型口服候选药物的发现和开发。
一系列投资案例,凸显了中国多元化应用场景的独特价值。未来,将有更多跨国企业选择在中国开展人工智能研发创新,不仅助力中国产业升级,也将在全球范围内释放更大的创新红利。
引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
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技术治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走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前沿,秉持高度负责的态度,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也引领着全球治理方向。
“人工智能作为创新技术,其治理规则的构建不仅关乎技术本身的发展,也将影响全球格局的演进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安全研究室主任郎平表示,有了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经验,其他国家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安全、可控、公平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治理框架。2023年10月,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指明了方向和路径。2024年7月,中国提出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获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还积极助力弥合全球人工智能鸿沟,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相关能力建设,通过数字丝绸之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以及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合作等双多边机制,将人工智能纳入合作框架,推动与全球南方国家在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层面的广泛合作。
通过一系列行动,中国不仅推动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建设,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合作与共赢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袁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