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一条街、自信一座城——长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

2025-07-05 15:31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保护一条街、自信一座城——长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

2025年07月05日 15:3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长春7月5日电(张建、赵丹丹、王健民)历史如镜,昭示未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作为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长春市新民大街,两侧伪满时期历史建筑的大院面向公众开放,让人们有机会进一步走进历史建筑,铭记历史,砥砺奋进。这条街的保护,坚定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拆围透绿,焕然一新

历史建筑会说话,是历史的见证者。总长1445米的新民大街及其两侧的历史建筑,集中见证了日本侵华的过程,是控诉侵略历史的最佳罪证,不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拆围释放出4.5公顷绿地、增设13个口袋公园、引入氢能源有轨电车、建设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今年以来,长春市新民大街这条见证城市变迁的历史街区正以崭新的面貌向市民和游客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

由长春日报社旧址改建的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是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工程。黄砖绿瓦的仿古造型与周边建筑相得益彰,博物馆将常设五大展览,以“一条街、一座城、一群人”为主线,从街区的建筑生态到城市发展,从支援东北建设的精英群体到土生土长的非遗传承人,构建立体化的城市记忆图谱。伪满皇宫博物院学术研究部主任王昊说,未来,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将成为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主入口、游客的集散地、长春历史文化的讲述者。

“我从小到大看着这条街的变化,现在焕然一新,既保留了老味道,又有了新气象。”家住新民大街附近的王淑萍老人一大早来到长春德苑公园遛弯,她指着大街两边的建筑说,“以前觉得这些老房子离我们很远,现在它们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改造后的新民大街,将吸引20多家特色品牌入驻,其中,吴彦祖咖啡、蛋魂蛋堡、三旬糖水、马尾咖啡等13家在东北首店落位,还有言几又书店、宋洋美术馆、言木茶书院等特色文化体验场所。

“以前外地朋友来,我带他们去净月潭、这有山等地。现在还可以到新民大街喝杯咖啡,边聊边逛。”长春市民刘凯的话,道出了许多长春人的自豪。

专家学者认为,在新民大街的改造实践中,长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之路。这条路,一头连着历史,一头通向未来。这条街是长春文旅融合发展的具象化,而更深远的变化,在于城市气质的提升。历经200多年发展的长春,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脉络——从承载历史的老建筑到民族工商业遗存,从电影文化到汽车产业,历史印记遍布街巷,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文化底色。

保护文物,铭记历史

黑格尔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既需要传承经典,又需要与时俱进,被赋予时代内涵。对于建筑也一样,历史不可忘却,历史需要铭记,但使用方式却随时代而变。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既要坚定守护历史记忆,也要积极回应现实发展需要。

自长春这座城市回到人民的手中,这些建筑也回到了人民手中,成为服务人民的重要设施。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关部门、长春市及全体市民努力保护新民大街两侧的建筑,发挥其使用价值,让其在“使用中保护”“保护中使用”,实现了建筑的最大价值。

这些建筑一些是吉林大学的教学楼、办公楼,一些成为医院门诊楼,为人民健康和国家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里,大家时时处处能够感受到日本侵华建筑罪证所带来的警示意义,激励大家学有所成,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新民大街的焕新,让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长春这座城市承载的历史记忆,让人们不忘来时路,让人们更加坚定地爱国奉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建筑见证了长春及长春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这座城市打造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见证了王大珩、蒋筑英、黄大年等科学家为国奉献的身影,见证了这座城市逐渐扩张的城市骨架和日益坚定的文化自信,见证了这座城市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

此次新民大街的改造,共涉及沿街13处院落,其中5处为文物保护单位。其改造方案经过多轮修改论证,形成由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整治提升方案。在不对文物本体产生任何扰动的前提下,通过文物院落修复,严格保护和延续街区的历史肌理、空间尺度和景观风貌。

一位现场施工负责人表示,他们今年2月初就开始对现场进行航拍、采集原始数据等工作。由于院落施工距离历史建筑近,他们首先对这些建筑进行了相关的防护,为进入施工区域的作业人员配备电子手环,做到实时监控,防止作业人员进入文物保护范围。

同时,有关方面还请了文物保护专家进行现场指导,防止对文物造成破坏。据介绍,长春市将“保护优先”的理念深植于城市发展的规划蓝图之中。针对新民大街等重点区域,文物、住建、规划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形成了集监测、研究、修缮、展示于一体的全链条保护机制。围绕新民大街建筑群实施的系统修缮工程,正是这一机制高效运转的明证。

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说,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是城市的文脉。我们要学习历史、敬畏历史、对历史负责。坚持保护第一、修旧如旧,在保护中更好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在利用中实现更高水平的保护,彰显“长春就是长春”的城市特色。

坚定自信,书写新篇

自强不息,宽容大气,不畏流言,敢于行动。以新民大街成功更新改造为起点,让更多的历史建筑保护成果说话,让更多的历史文化名街绽放新的风采,让更多记录这座城市的历史博物馆、陈列馆面向国内外游客开放,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百姓得到实惠,长春正在书写这座城市新的历史篇章。

一汽是我国特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开创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一汽1953年奠基,1956年建成投产并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卡车(解放牌),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小轿车(东风牌)和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牌)。在中国一汽一号门,刻有“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字样的汉白玉基石静静矗立。周围斗拱飞檐、碧瓦红砖的红色建筑群,是几代长春人的集体记忆。

2023年6月26日,一汽解放卡车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厂区一号门前进行集中展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为挖掘汽车工业文化,距此不远处的中国一汽汽车博物馆正在加紧建设。作为吉林省重点文化项目,该博物馆将挖掘历史故事、历史车型,整理各个阶段造车设计师、工匠的奋斗故事,推动汽车工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其建成后对展示中国一汽及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打造汽车文化展示平台、促进地方文旅融合具有重大意义。

2024年,长春推出一汽文旅1号体验示范线路。这条集历史、文化、现代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线路,涵盖了一汽一号门、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一汽红旗文化展馆、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等14个文旅线路点位,展示了中国一汽独特的汽车工业历史资源。

长春的文化表达不止于此。

在长春西部,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的航空博览中心正拔地而起。该中心在航空展期间提供专业化、数字化、多元化的展陈空间与互动场景体验;在非航空展期间,打造集展览、科普、游乐、体验于一体的全国航空文化旅游目的地。

2023年7月26日,在2023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上,两架歼-20进行飞行展示。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作为“人民空军的摇篮”,长春正打造“航空城”新名片。未来,长春将以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建设为突破口,带动西部城区面貌整体提升,促进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从研发、制造到文旅体验“大航空”IP,展示长春“航空城”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亦是吸引军迷和游客千里来相聚的盛事。2023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的观众超过65万人次。今年的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将首次设立军民融合成果专区,集中展示120余家企业的300余项航空科技成果;与长春六大景点联合推出主题旅游线路。这种“文化+科技+旅游”的融合模式,正是长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创新实践。

从新民大街出发,长春的文化脉络正不断延伸: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完成的长影旧址博物馆内的混录棚、第十二放映室、洗印车间等,如今成为一个个鲜活的工业遗址;长影世纪城内的主题夜游“山海奇妙夜”第二季火热上演,将中国古老的神话搬进现实;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内,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续写着“中国制造”的传奇……(完)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