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578亿元,同比增长5.9%。餐饮消费是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柱,不仅直接贡献经济增长,还具备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和相关产业带动效应。随着创新发展步伐加快,餐饮行业正不断释放新活力。
近年来,餐饮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行业收入稳步增长,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连锁化与品牌化持续推进,充分展现了发展韧性和活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餐饮收入已达5.5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1%,行业经营主体超过1000万家。《2025中国餐饮连锁化发展白皮书》显示,餐饮连锁化率已从2021年的19%提升至2024年的23%。2024年,500家至1000家规模区间的品牌门店数同比增长93.6%。通过统一的品牌、标准化运营、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连锁餐饮企业在实现门店快速扩张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市场影响力和消费黏性。
数字化转型成为餐饮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企业通过引入智能点餐系统、AI菜品推荐、物联网库存管理等技术手段,持续提高运营效率、强化成本控制、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服务体验。特别是外卖平台,不仅促进了线上餐饮订单增长,还依托其搭建起即时配送体系,配送品类逐步拓展到医药、生鲜、服装等,提高了零售行业的整体运转效率。
消费者对健康、品质的饮食追求不断提高,跨界融合的消费服务与方式持续增多。一方面,随着健康餐饮和品质餐饮需求日益增长,健身餐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减油、减盐、减糖”的烹饪方式成为新风尚,“0糖0脂0卡”等低热量产品和“0添加”的纯天然食品广受欢迎,“种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以及社区老年食堂等餐饮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传统特色、文化赋能、综合体验的追求,使得业态“混搭”成餐饮转型新趋势。餐饮、文旅、零售等跨界融合,将烟火气和人气聚集在一起,带来“食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沉浸式体验。地标美食、非遗美食、主题餐厅、有机餐饮、“美食+美景”等新场景新模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团餐、快餐、小吃以及茶饮等细分行业表现较好,特别是一些中式快餐品牌凭借好吃又便宜的定位,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光大证券数据显示,人均50元以内的平价餐饮是大众消费的主流,2025年第一季度其门店占比已达70%。
继2024年3月份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又陆续出台若干促进消费的政策,明确提出支持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和餐饮服务品质提升。各地政府也通过发放餐饮券、举办特色美食活动等方式释放餐饮消费潜力,有效推动了餐饮行业发展。不过,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盈利能力较弱、消费理念转变、产品迭代提速等问题,也给餐饮业发展带来不小挑战。对此,需创新多元业态发展,支撑消费升级,点亮美好“食光”。
推动消费场景创新。促进餐饮业与商旅文体融合发展,鼓励老字号等知名餐饮品牌入驻旅游景点、特色街区、文化场所,积极打造美食旅游线路、文旅餐饮IP,支持餐饮企业与种植养殖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深度合作,探索“餐饮+”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提升餐饮消费的趣味性和体验感,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加快数字化转型。支持餐饮企业加快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着力降低运营成本,积极应对竞争压力。鼓励餐饮企业对经营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精准化完善餐饮服务,不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发挥平台企业作用,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餐饮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提高优质食材原料的供应能力,提升餐饮服务便捷高效水平。
强化政策统筹。持续落实好餐饮行业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实施有效的惠民促消费政策,深耕特色餐饮,丰富供给品类,加快培育地方餐饮品牌,激发餐饮市场活力。同时,加强行业监管与合规引导,在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企业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