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民航局就充电宝携带新规作出针对性回应,在强调不符合标准充电宝禁带登机的同时,明确部署了寄递、保管等配套服务体系,释放出兼顾安全监管与旅客需求的导向。
此前民航局于6月28日发布紧急通知,禁止无3C标识、标识模糊或召回批次的充电宝登机,其背景是今年以来锂电池机上安全事件频发的行业现状。作为交通运输的高风险领域,民航业对安全的严苛要求本无可厚非,政策初衷也获得不少旅客的理性认同。但线下执行中出现的矛盾亦不容忽视。部分旅客因未及时了解政策,携带不合规充电宝在安检遇阻,面临临时处置的现实困扰,反映出政策落地时需在安全与服务间寻求平衡。
当下,部分机场已率先探索便民实践:西宁曹家堡机场在6月30日前提供充电宝免费邮寄服务,首都机场则构建“送行带回+24小时快递+7日暂存”的多元解决方案,T3与T2航站楼的暂存点位置亦作清晰公示。这类尝试虽属局部探索,却为行业完善服务链条提供了实践样本。
从政策落地看,民航局后续部署聚焦两方面:一方面要求航司与机场规范自弃区、暂存区设置,以标准化流程提升旅客操作便利性;另一方面加快航站楼充电设施升级,通过增加设备密度、保障运行效率,切实响应旅客充电需求。这些举措若能高效落地,将有助于消解新规执行中的痛点。
安全监管与消费体验的协同优化,本质是行业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期待相关主体以更务实的举措推动服务升级。如与物流平台协商优惠寄递方案,避免旅客承担额外成本;通过官方渠道实时公开各地服务细则,减少信息不对称等。安全底线与便民温度同频共振,才能让大家坐飞机出行的体验既安心又顺心。
记者:崔国强
监制:乔申颖
审核:张倩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