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前沿医疗技术

2025-07-03 06:40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让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前沿医疗技术

2025年07月03日 06:40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吴佳佳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密切关注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的新发展。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近日表示,国家医保局聚焦填补诊疗空白、满足患者需求、代表前沿科技的技术创新,在编制立项指南过程中,统一新增了一系列前瞻性价格项目,将有限的政策资源用于支持高水平的真创新。目前已发布的27批立项指南,新增涉及新产品、新设备的价格项目达100余项。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为支点,通过精准的政策设计,破解创新技术“收费无据”的落地瓶颈,打造技术转化的“政策高速公路”。

在人工心脏领域,蒋炳镇介绍,国家医保局针对终末期心衰患者治疗需要,在心血管系统立项指南中统一新增心室辅助装置植入费、取出费和适配费3个价格项目,分别解决手术植入、手术取出和术后调试等医疗服务计价收费问题,实现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整体费用从百万元级降至70万元左右。北京安贞医院心力衰竭与瓣膜外科中心主任贡鸣教授表示,国产第三代人工心脏产品的临床应用数据显示,其救治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已达到90%,在相关的感染并发症方面等效甚至优于国际相关水平。

针对人工耳蜗植入的复杂临床场景,国家医保局在耳鼻喉类立项指南中增设“畸形耳蜗”加收项。目前天津市医保局已率先落地相关价格项目,将植入费规范至3500元,配合集采后单套价格从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大幅降低听障患者的治疗费用。

此外,医保部门的动态响应机制让政策落地速度大大加快。今年3月人工耳蜗集采结果公布后,国家医保局当月即在立项指南中增补适配费项目,天津市同步完成价格核定,从政策发布到地方执行仅用时30天。这种“集采降器材价—立项补服务价—地方快落地”的联动模式,形成了“政策红包”的即时释放,让患者第一时间享受创新红利。

在“价格立项与技术创新并行”的格局下,国家医保局将通过畅通收费渠道,助力满足临床急需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收益回报,赋能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率先发力,形成以高质量创新为起点到合理收益回报,再到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

为助力肿瘤治疗实现新突破,国家医保局在放射治疗类立项指南中统一新设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硼中子俘获治疗等价格项目。目前,上海、浙江、甘肃等省份公立医院已提供相关放射治疗服务,并按新项目收费。

上海市医保局以绿色通道形式,加快审核上海瑞金医院申报的“质子放疗”价格项目,结合国际费用水平,将疗程费用的封顶线定为17万元。医保部门对于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SAPT-PS-01)收费标准的批复,助力其治疗病例数量在几个月内快速突破100例,近日已达到60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原副院长、肿瘤质子中心原副主任陈海涛表示,国家医保局批复的医保支付费用,让更多患者能够享有高端医疗器械的支持治疗。在惠民保、商业保险、慈善基金等多元保险服务的支持下,显著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另外,针对脑机接口、人工心脏等新兴领域,医保政策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产业分工。在神经系统立项指南中,明确区分侵入式脑机接口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收费标准,促使企业更加聚焦细分赛道。这种“政策划赛道—企业练内功”的机制,避免了重复竞争,加速技术迭代。

代表科技前沿创新的医疗产品能够被关注并甄选出来,需要符合满足临床急需、技术相对成熟、促进增量发展、体现技术价值等多个维度因素。例如脑机接口价格立项,除了能够满足患者治疗需求,也有望通过价格政策推动这一新兴产业快速进入市场运行阶段,带来新的市场增量。蒋炳镇表示,国家医保局将继续秉持开放的态度,畅通高水平新技术价格立项的绿色通道,推动满足患者急需的创新成果加快进入临床,及时获得收益回报,赋能新兴健康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适应群众医疗需求和临床技术进步双升趋势。(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