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拓展信息通信业新天地

2025-07-03 06:22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AI拓展信息通信业新天地

2025年07月03日 06:22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黄 鑫

江苏宿迁固能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机器人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工艺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李 佳摄(中经视觉)

人形机器人提笔挥墨、电子导盲犬精准探测障碍、无人机守护城市安全……在日前举办的2025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2025)上,人工智能为信息通信业打开了科技新天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488亿元,同比增长1.4%。电信业务量收保持增长,5G、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应用不断推进,网络连接用户规模稳步增加。专家表示,移动通信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正不断拓展信息通信业边界,带来更多新增长。

为移动产业注入新活力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被称为信息消费“新三样”,正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新三样”展区构建了一个科技感拉满的数字消费先锋区,“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三大板块共同勾勒出未来居家出行的便捷与高效。

步入中国联通“AI赋能千行百业”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的“AI智能助手”——中国联通装备制造大模型。基于此模型构建的设备智能运维系统,实现了故障案例召回显示、出处定位可视化等创新功能,极大地帮助现场工程师提升故障排查效率,显著降低了对远程专家的咨询依赖。

联想集团个人超级智能体展位前人头攒动,这个新一代人机交互入口已全面登陆联想AI PC(人工智能电脑),具有AI操控、AI搜索、AI翻译、AI笔记、AI服务等功能。此外,AI卷轴屏电脑、AI裸眼3D笔记本电脑、AI三折叠电脑、AI手机等产品都吸引了不少观众试用体验。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会长白德伟表示,移动通信网络是人工智能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中国是5G领域的全球领先者之一,并打算在人工智能领域复制这一成功。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介绍,中国企业研发的大模型近年来取得了许多创新突破,在开源、低成本、高效能等方面,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新范式。目前中国已有43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上线提供服务。

“移动AI时代快速发展,为移动产业注入新活力。移动终端正从以APP为中心走向以智能体为中心,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AI技术和物联网深度融合,让物联成为智能世界入口;网络智能化从聚焦运维效率走向频谱效率、能耗效率和运维效率俱优。”华为常务董事汪涛说。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认为,在智能体AI的加持下,基于多模态、强推理大模型构建的智能体正在实现从创造到行动的跨越。中国AI产业发展从快速滑行进入起飞阶段,AI普惠加速走向千行百业、烟火人间。

碳硅融合未来可期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能量和信息的融合创新是人类智能跃升的核心驱动。如今,AI正把能量和信息的融合创新推向更高维度,为人类点燃新的智慧火种,开启“碳硅融合”文明的无限可能。

随着AI技术能力、经济效益“两个规模效应”持续释放,AI在语言理解、图像识别、高效学习等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水平,并初步显现出思维、角色等类人属性。杨杰判断,在可预见的未来,以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控制器等物理硬件为“躯体”,以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为“神经中枢”的硅基生命,即将迎来群体性涌现。这些硅基生命与碳基生命深度融合、各展所长,将孕育出新的发展动能,开创碳硅融合的文明新形态。

在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机器人大展所长,吸引了众多目光。在智元机器人展台,远征A2手持毛笔,一笔一画写着“福”字;灵犀X2则给观众表演了一段太极拳。智元机器人首席营销官邱恒介绍,远征A2是为交互服务打造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全身拥有超50个自由度,能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自主移动、灵活交互,还能提供精准的导览讲解和营销话术,是业内率先商用自主导航避障、交互讲解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灵犀X2则集运动、交互、作业能力于一体,整机拥有超25个自由度,可实现拟人步态、语音对话、触摸反馈、情绪表达、灵动动作,在营业厅、展厅、舞台表演等应用场景具有突出优势。

中国移动展台,一只机器狗身背导盲杖,正牵引着一位视野被遮挡的演示者前行。在这只外貌可爱的机器狗带领下,演示者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这是中国移动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最新研发的项目——电子导盲犬。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融合激光雷达、深度视觉等多传感器技术,电子导盲犬能精准探测台阶、柱子等各类复杂障碍。

中国联通展示了工业场景下的一系列具身智能产品,包括机械臂、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展台工作人员介绍,工业机械臂进行分拣后,产品先由人形机器人转运至四足机器人,再由四足机器人展开运输。

杨杰认为,硅基生命具备快速部署、无限复制等特性,可通过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多元形态有机融入社会,承担决策、执行、服务等各类职能。未来,硅基生命的数量将超过人类,成为社会劳动力与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形成新的“人口红利”“人才红利”和新的“360行”。

数字基建进一步夯实

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介绍,早在2021年,我国就提出了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这24个字清晰勾画出了未来网络的基本形态和发展方向。基于中国铁塔210万铁塔站址、近百万座机房、470多种中高点位AI算法、7×24小时的电力保障和专业化的维护能力,形成了“位置+计算+电力+安全”的资源禀赋和能力优势,有力支撑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5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448.6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5.3%;5G移动电话用户达10.9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0.8%。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大中华区总裁斯寒认为,全球范围内,中国在5G商业化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突破不仅优化了现有服务,还催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同时,5G-A(5G网络的增强和演进版本)技术迅猛发展将进一步增强上行链路、降低时延、实现智能网络切片,这将为沉浸式XR、工业自动化、互联机器人等高要求应用场景提供关键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实现5G-A覆盖,30多个省份发布5G-A主套餐,5G-A用户数超过1000万。

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表示,随着5G-A/6G与AI等技术的融合,通信网络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包括天地一体化,卫星与地面网络融合,构建全域覆盖的通信网络;通感一体化,通信网络向全面多维感知升级,实现全场景感知;通智一体化,通信网络与AI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化应用,加速释放“连接+智能”的效应。推进从5G-A向6G发展,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数智时代的价值倍增。

电信业历经近40年快速发展,已进入稳定发展期,面临增长挑战。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提出,电信运营商发展需要洞察变化,找到成长型需求、驱动增长。比如,聚焦每天在使用网络服务的最终用户的需求变化,并抓住其中的成长型需求;通过系统工程,激发高清视频流量的供给和消费;让5G联接每一辆车,抓住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长机遇;用FTTR(光纤到房间)联接所有个体工商户,抓住智能化发展机遇。(经济日报记者 黄 鑫)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