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中小银行密集发布公告,要求客户核实完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姓名、性别、住址等。不少人心生疑问:“不更新信息,影响我的银行卡使用吗?”信息不全的账户易有风险吗?用户更新信息有哪些办理渠道?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问:用户不更新信息,影响银行卡使用吗?
答:据Wind数据统计,仅2025年上半年,已有至少24家银行发布了类似的客户身份信息治理公告。多家银行在披露此类公告时强调,将于6月起对在银行留存的身份信息要素不全的用户暂停非柜面业务。还有部分银行将分批次对个人基本信息有误、无效或失效的账户采取限制金融服务举措,并暂时中止办理相关业务。
问:信息不全的账户易有哪些风险?
答:过去一段时间,部分中小银行为追求发卡量,可能存在客户信息审核把关不严、基础信息(如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地址)缺失或不规范的问题。天眼查数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提示,此类信息不全的账户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非法集资、洗钱或转移诈骗资金,倘若用户的银行卡信息发生变化,应及时按照金融机构要求,及时更新或补充身份信息或其他资料,以免影响资金交易行为。
问:更新信息有哪些办理渠道?
答:据了解,多地中小银行为信息不全的用户更新信息提供了线上线下办理渠道。如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嘉善农商银行通过“丰收互联”手机银行渠道为客户提供个人信息在线核实、完善、更新服务,确保了客户身份信息的准确性与账户使用的安全性,客户足不出户便可自助完成,有效节省了柜面办理的时间成本。此外,还有一些银行强调,对于未开立手机银行APP的用户,需通过营业网点柜面渠道办理信息更新。
中小银行主动出手核实用户银行卡信息,主要是为了落实监管部门和金融法规的要求。今年1月1日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正式生效,要求金融机构对客户身份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更新。此外,《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提出,金融机构与客户业务存续期间,应当持续关注并审查客户身份状况及交易情况。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金融机构在履行必要的告知程序后,客户未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未提出合理理由的,金融机构应当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
提醒:用户若收到银行更新通知,或自知信息已变更(如手机号、住址、身份证过期),应尽快通过官方渠道办理更新,避免部分账户功能受限影响日常金融活动,同时要保留好更新凭证。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王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