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文嫣
眼下已进入迎峰度夏关键时期,可近期部分地区的电力交易价格较去年同期普遍震荡走低,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这些新现象传递出哪些信号?相关主体该如何应对?
多地电力交易价格震荡走低
根据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近日发布的数据,2025年1至7月江苏电力集中竞价交易成交电量合计447.77亿千瓦时,成交均价390.66元/兆瓦时。其中,2月成交均价一度高达411元/兆瓦时;而到了6月成交均价却大幅跳水,低至312.8元/兆瓦时,这个数字比江苏煤电基准价391元/兆瓦时低了20%,直接到达“地板价”;7月报价则又回升至395.60元/兆瓦时。进一步对比江苏2024年和2025年集中竞价交易月度成交均价,去年1至7月成交均价为434.85元/兆瓦时,今年同比月均下降了44.19元/兆瓦时。
另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数据,6月份广东月度综合价372.70厘/千瓦时,其中集中竞价(两场)交易总成交量2.7亿千瓦时,成交均价为372.68厘/千瓦时。对比2024年,今年上半年每月成交均价均低于去年同期,月成交均价平均下降47.47厘/千瓦时。
再看现货市场,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蒙西电力现货市场价格连续下降,现货市场出清均价由1月的344元/兆瓦时逐月降低至4月的153元/兆瓦时,降幅达到56%。此外,今年1至5月,蒙西电力现货市场出清均价比去年同期降低52%。今年4月,山东分布式光伏现货交易均价跌至0.0159元/千瓦时,这一价格创下了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以来的最低纪录。
多因素或影响电价下行
今年以来动力煤价格中枢不断下移,截至6月20日,动力煤秦皇岛港5500卡平仓价为609元/吨,同比下降29.8%。煤价下跌可直接帮助发电企业节约燃料成本。但对当前的电力市场而言,煤价降低带来了其他的影响。
电力市场服务商飔合科技电力交易总监张惠康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江苏中长期电价整体呈下行趋势,主要是因为煤价不断下降导致发电成本下降,6月价格降至低谷反映出燃料成本变动逐步通过年度长协交易与月度长协交易得到较为充分的传导。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于6月1日正式启动电力现货市场长周期结算试运行。江苏电力现货目前分为江南和江北定价。截至6月27日,江南现货均价约0.2808元/千瓦时,江北约0.2757元/千瓦时。现货价格反映真实供需和成本,也推动中长期价格向现货看齐。买卖双方博弈未来或将进一步拉低中长期电价。
另有市场分析认为,火电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将成本的压力传导给煤炭上游,同时以地板价成交换取基数电量,再通过容量补偿、调峰服务等渠道弥补亏损。这成为一种以量换价的策略。
结合部分电力企业的情况来看,电价下降已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2025年一季度,浙能电力营业收入176.02亿元,同比下滑12.09%;归母净利润10.74亿元,同比下跌40.81%。多家券商研报均认为电价下降是利润下滑的主因。基于浙江省电价下滑,有机构直接下调了对该公司近3年的盈利预测。华电国际今年第一季度发电量及上网电量均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所在区域电量供需宽松,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加,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下降。2025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平均上网电价约为505.71元/兆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约0.71%。
区别于往年迎峰度夏时节,公用环保行业研究员力推电力板块股票,今年相关报告对发电行业的判断相对谨慎。招商证券最新研报观点认为,在煤价大幅下行时,北方区域电厂盈利能力改善明显。而机组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的公司量价压力相对较大。此外,由于当前现货煤价与长协价倒挂,煤炭长协比例相对较低的企业,业绩改善弹性大,预计全年火电公司盈利依然呈现分化状态。下半年进入2026年中长期电价签约阶段,预计广东广西等地区电价降幅相对可控,其他地区预计降幅空间较大。
发电企业提升市场化服务能力
展望未来,张惠康认为,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等政策以及地方细则逐步出炉,未来电力市场将继续呈现“中长期价格下行、现货反映真实供需”的特点,价格博弈更加激烈,这将推动市场新能源运营商、火电企业、电力交易服务商等不同主体调整策略,更加精细化运营。价差拉大也将推动新型储能等调节性资源需求上升。
青岛某国有新能源投资企业人士表示,未来电站投资模式将从依赖固定电价测算转向关注市场波动,要求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化能力(如电价预测、成本控制等)。综合能源服务企业中鑫能源负责人林阳表示,电力现货市场最核心的资产是灵活可调负荷,公司将通过灵活可调负荷帮助用户降低综合能源成本。
张惠康认为,大型火电企业也将从电价不断走低和剧烈波动中看到经营风险,加强对电力交易业务及人才的培养,以及选择和第三方公司开展各类电力数据的服务合作。
仍有部分区域发电企业业绩被公用环保研究员持续看好。国信证券最新研报观点认为,煤价电价同步下行,火电盈利有望维持合理水平,推荐全国大型火电企业华电国际以及区域电价较为坚挺的地方发电企业。考虑到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发电盈利有望逐步趋于稳健,同时推荐全国性新能源发电龙头企业以及区域优质海上风电企业。
中信建投公共环保行业最新报告认为,电价中的非煤因素或将逐步成为火电电价差异乃至盈利差异的主要来源。偏紧的区域电力供需、良好的区域竞争格局、更少的潜在进入对手等因素对电价形成支撑,相关发电企业或将在煤价下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享受到毛利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