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增3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日前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是农耕文化的“活化石”,融合了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特征,兼具经济、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为世界首批、我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5项,保持世界第一。遗产数量的增长,体现了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保护与发展并进,也证明了我国农业的底气,不仅在于众多农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而且拥有丰厚文化底蕴和深刻内涵。
但凡遗产,保护皆是基础。农业文化遗产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活态遗产,易受到城镇化、工商业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这是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抓紧保护就成为国际共识。我国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推动者,2015年,出台全球首部专门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2021年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成为世界首个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列入法律的国家,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
历经千百年,跨越时空,农业文化遗产依然具有独特价值,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也具有重要作用。农业文化遗产提供的绿色食品和优美景观,蕴含的农耕文化和生态理念,高度契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我们所倡导的诸多农业形态和模式,也可以从中找到借鉴。由此来看,不管是世界级还是国家级、省级农业文化遗产,认定的初衷并不是保持一成不变,而是要创新传承、永续利用、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