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债券市场“科技板”迎来重要进展。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随后沪深北交易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分别发布配套通知,进一步细化支持措施,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市场各方积极响应,短短几日已有多家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公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逾200亿元创新资本蓄势待发,折射出市场需求之切。在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当下,无论是大国重器还是各地“科创小龙”,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各个阶段都离不开资金活水的浇灌。可以说,资金能不能到位,是科技型企业能不能茁壮成长、新质生产力能不能加快发展的关键一环。
科技创新债券被赋予重望。债券资金筹集规模大、成本低、投资者多元、市场成熟度高,能够为科技创新领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增量资金。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从丰富发行主体、拓宽资金用途、创新风险分担机制等多方面完善配套政策,就是要充分发挥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拓主体、搭桥梁,合力破解科技型企业成长的烦恼。此次政策拓宽了发行主体范围,明确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的多元,“债贷股”联动的融资体系,直接开拓了资金来源,丰富了市场融资层次,有利于精准匹配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和适配性。政策引导下,未来更多经营主体有望跑步入场,撬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汇聚,为科技型企业输血补气。
引长钱、促长投,做好硬科技的长跑搭档。此前科技创新类债券大多以中短期产品为主,较短的资金使用周期与企业较长的研发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给部分企业带来资金周转压力。此次政策明确支持发行中长期债券,发行人可灵活选择发行方式和融资期限,创新设置债券条款,意在鼓励向科技企业提供相对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更好适配科技创新领域资金使用特点和需求,推动债券市场资金做耐心资本,与科技创新并肩长跑。
增信用、分风险,助力更多明日之星走向市场。一直以来,债权投资天然风险规避属性、外部增信手段不足等短板,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在参与科创债时心存顾虑。此次政策对症下药,一方面创新信用评级体系,信用评级机构可根据科技型企业及科技创新业务特点,合理设计专门的评级方法和评级符号,打破了传统以资产、规模为重心的评级思路,提高评级的前瞻性和区分度;另一方面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支持发展信用保护工具、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信用违约互换合约、担保等业务,提升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接受度,有效识别更多好苗子进行精准滴灌,助其脱颖而出。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安排的快速落地,凸显出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债券市场“科技板”扬帆起航,“债贷股保”支持科技创新的联动效应将日益彰显,更多科技创新的种子将享受雨露甘霖,成长为新质生产力的广袤森林。(作者:李华林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