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湖北省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鼓励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促进湖北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支点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会上,湖北还发布了《湖北省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行动方案”),通过20条举措充分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加快湖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湖北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当前,民营经济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民营经济占据湖北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2024年,卓尔控股、九州通等14家湖北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企业数量连续7年居中部第一,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民营经济是湖北创新创造主力军。全省民营企业形成了8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培育了全省90%以上的高技术企业数量。2024年,湖北41家企业入围全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0强,居中部第一。
——民营经济是湖北外贸和市场主体增长主力。2024年,湖北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4874亿元,占湖北外贸总额的70%;截至2024年底,全省民营经营主体达到910.0万户,连续四年新增百万户以上。
——民营经济在改善民生方面肩负重要责任。吸纳了80%的新增就业,扛起了稳就业保民生的大梁。全省5140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4868个村,累计投资1030亿元,彰显湖北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在会上表示,尽管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新时代新征程湖北民营经济发展仍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从国际看,我们有充分的战略主动、广阔的增量空间、丰富的应对经验,有信心、有能力战胜遏制打压。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政策环境优、发展态势好,有条件、有实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从湖北看,区位优势、科教优势、产业优势、成本优势、环境优势突出,有基础、有优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统计显示,2024年湖北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大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先全国。在区位优势方面,高铁4小时可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万吨巨轮可直达武汉,花湖机场通达全球,陆海空“三条丝绸之路”的枢纽功能日益凸显;科教优势方面,拥有82位院士、超200万人在校大学生,打造了以国家实验室为牵引的科技力量矩阵,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世界领先产业优势方面,光电子信息等3大产业迈入万亿级,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本地配套率85%以上。
王忠林说,湖北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支点建设的标志性、突破性工程抓紧抓实,重点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大力实施纾困解难工程。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实施降本减负三年攻坚行动,千方百计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多元市场。二是大力实施法治护航工程。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三是大力实施创新赋能工程。支持民企创新提能、技改焕新、聚链成群,进一步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持续加大“智改数转”力度,开展新一轮万企万亿技改。四是大力实施政策惠企工程。常态化建立政企沟通机制,推动各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加强政策跟踪问效。五是大力实施服务安商工程。健全防范化解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据了解,《行动方案》锚定支点建设战略目标,从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化配置、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政策制度等内在运行逻辑着手着重在提升民营经济贡献度、扩大市场开放活跃度、畅通要素流通便利度、提高市场竞争公平度、完善社会信用透明度、增强政商关系亲清度等6个方面推出20条举措。
《行动方案》制定了总体目标:到2027年,湖北将形成50个左右民营特色产业集群,民营经济年均增长6%左右,增加值达到4.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