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大发布老年人数字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研究报告

2025-03-12 15:31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南财大发布老年人数字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研究报告

2025年03月12日 15:31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近日,南京财经大学金融研究团队正式对外发布《数金保护,情暖银龄:老年人数字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五省的调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报告》),从老年人金融知识与能力水平、数字技术掌握与获取现状、金融风险与维权状况、监管体系与执行现状等多维度开展分析研究,并围绕家校协同、科技普惠、银发定制、权益监管、代际反哺等多角度就如何加强老年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报告》指出,老年人在数字金融消费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技术障碍、金融素养不足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老年人对数字金融产品的接受度和使用能力相对较低,这一现象主要源于其数字素养的不足以及对新技术适应能力的欠缺。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较为保守,更倾向于选择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新兴的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持审慎态度。”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孙光林认为,在全球数字化转型与人口老龄化深度交织的背景下,老年人数字金融消费者保护已成为破解银发经济困局的核心命题,目前,我国各金融监管机构尚未针对老年群体特点制定老年人数字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专项规定,也缺少完善的老年人金融消费教育体制,不利于老年人金融消费权益的保护。

  《研究报告》揭示,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推进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度变革,我国老年群体在适应现代金融体系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代际适应困境。据调查,36.6%的受访老年人认为他们缺乏数字金融知识储备;大部分老年人由于历史、教育、习惯等原因,对于数字化工具和技术的掌握相对有限,47.75%的老年人明确表示不太愿意学习新应用软件;因为担心亏损,65%的老年受访者不愿意进行金融消费。

  《研究报告》提出,在当前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为切实提升老年人的数字金融素养,应该充分发挥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牵头组织开展系统化的金融知识培训,构建“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数字金融教育体系。推动金融服务适老化转型,着力解决偏远地区老年人面临的数字接入困境。建立严谨科学的老年金融产品设计审查机制,强化央地监管协同机制,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和行业动态监测,及时推送各类金融风险提示,打造全国统一的“老年金融维权直通车”平台,为老年群体营造公平、安全的金融消费环境。同时,推行“数字反哺积分制”,设立“反哺基金”,激发年轻人参与热情,实现代际反哺、社会共建,为解决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提供坚实保障。

  据了解,本次《研究报告》起草团队由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金融学院、法学院共同组成,自2024年11月初课题组成立起,团队着眼于老年人群体的数字金融消费保护权益问题,在江苏、安徽、湖北、河北、福建五省构建“省-市-区县-社区”四级抽样框架,收集1080份调查问卷、10次深度访谈及多次案例分析,结合法学、金融学等多学科视角,对老年人数字金融消费中的风险与权益保护现状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经济日报记者 蒋波)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