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在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具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最真实、最立体的中国。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有了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才有底气,离开产业的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无从谈起。产业振兴必须多方发力。要科技“兴”农。实施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新农人等人才作用,以科技助力农业发展。要产业“富”农。要推动一二三级产业融合,发掘乡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功能和多重价值,实施电子商务进村,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打造现代化农村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经营理念。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经营,打造一村一品。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能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价值引导,展现乡村文化自信和时代魅力。文化振兴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多方面力量。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引进知识、资金、人才下乡,将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输送到农村,让更多文化人才向农村流动。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我们要通过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要坚持加强党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商务党组织,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强化责任、严格审查;要坚持加强队伍建设,突出政治学习、强化技能培训,抓住“关键少数”,强化党员教育,提高农村党员综合素养;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坚持资质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要推进村民议事协商,统思想,凝聚共识。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尤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应当相应时代的召唤,运用自身的满腹学识,让乡村变得兴、富、强,使得亿万基层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王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