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确认,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体,“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新时代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要坚持人民在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既是价值主体,也是创建主体,同时也是享受主体。
新时代美好生活要紧紧围绕为了人民而建设。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多数人的,为绝大多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秉持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立场,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身的私利。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围绕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制定和实施,发展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惟如此,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建设才是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是少部分人群的美好生活。
新时代美好生活要紧紧依靠人民而建设。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同时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既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也是一项宏伟艰巨的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作为。因此,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必须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必须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扬人民主人翁精神,不断激发和汇聚人民力量。美好生活建设,不仅需要问需于民,同时也要问计于民,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广泛的参与下,不断推进社会发展进步,不断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建设。
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共建必然要求共享,共享是共建的价值性归宿。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的结构性限制,劳动人民虽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却无法共享社会财富。在这样的制度条件下,劳动人民因无法共享社会财富而逐步丧失劳动积极性。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为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奠定了制度基础。作为社会的主人和美好生活的建设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者。正是在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人民群众参与共建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从而形成建设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局面。(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