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多位高官上周轮番表态,声称降通胀取得进展,令市场降息预期有所回升。不过,结合美联储去年以来的立场变化,以及影响通胀走势的多项因素看,美联储涉利率表态后续变数依然不小。
7月2日,在葡萄牙辛特拉举行的欧洲央行中央银行论坛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在使通胀回调至政策目标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当天,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称,未来几个月内应考虑降息,因为随着通胀持续下降,维持当前政策利率水平将对需求施加更大的下行压力。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5日也表示,美联储在降低通胀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美联储高官频频发声,一改前期“鹰派”立场,令市场关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回升。目前,市场机构认为美联储在9月货币政策例会上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超过70%,较此前一周的57%左右高出不少,关于年内是否会降息两次的讨论也已经出现。
美联储立场此番“由鹰转鸽”情有可原。从通胀数据看,美国5月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回落至2.6%,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停滞状态,开始下行;从就业数据看,美国6月失业率回升至4.1%,为2021年11月以来新高。此外,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一季度美国家庭债务总额、二手房签约指数等指标均不乐观,为美联储启动降息提供了理由。
美联储对于是否降息,态度一直比较暧昧。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有关降息的发声如钟摆一般来回摆动。有分析指出,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致力于通过构建基于前瞻性指引的货币政策框架,增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美联储前主席耶伦继承了这一传统,但鲍威尔领导下的美联储放弃前瞻性指引,转为依赖数据进行决策,“这使得美联储丧失了对经济前景的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