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战斗口号叫响一座城

2024-05-27 11:22 来源:大河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个战斗口号叫响一座城

2024年05月27日 11:2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大爷,您知道杨根思是谁吗?”“请问您知道‘三个不相信’是什么吗?”5月10日,记者在许昌接头(街头)进行随机采访,得到的回答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当然知道,‘特级英雄’杨根思对于许昌来说有种特殊的感情,因为他生前所在连队就在这里,他虽然不是许昌人,但他的精神留了下来。”“‘特级英雄’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精神英雄宣言在魏都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许昌的小朋友几乎都会背诵‘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你看这里的街角巷尾都写着呢。”

  新中国成立后首位特级英雄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生命捍卫了阵地,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驻地就在许昌,杨根思这个名字寄托着许昌人对英雄的特殊情感。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杨根思连”的“连魂”,是老连长、特级英雄杨根思留给连队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属于许昌的“英雄宣言”。

  有一种精神能穿越时空

  怒目圆睁,左手抱炸药包,右手紧握铁拳,纵身前跃……记者走进“杨根思连”,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巍峨的雕像,定格了70多年前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动人心魄的画面。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杨根思连”先后经历战役战斗300余次,一路过关斩将,一路浴血厮杀。“杨根思连”的荣誉室内,珍藏着一件被鲜血浸透的迷彩服,这件血衣记录着连队官兵无惧生死的血性胆气。

  2016年连队执行南苏丹维和任务期间,当地爆发大规模冲突,一发炮弹一枚火箭弹击中了中国维和步兵营位于难民营4号哨位的步战车,负责警戒的“杨根思连”战士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

  谁又能想到,在这个流弹横飞的维和战场上,作为连队骨干的杨树朋已经主动连续执勤二十多个小时,而李磊牺牲前两天才刚过22岁生日。

  两位烈士的坚守,与60多年前老连长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的抉择如出一辙。连队干部王玉恒感慨地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不惜,但不可苟惜,军人肩上扛的是枪炮,也是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

  有一种兵叫“杨根思连”的兵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打!”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官兵一句滚烫的心里话,让无数国人热泪盈眶。在“杨根思连”,“尖刀排”“战斗模范班”“党的铁军班”……一面面鲜红的战旗令人目不暇接。“80后”身上看不到暮气沉沉,“90后”身上找不到骄娇二气,他们始终保持着纵有千难万险毅然奋勇向前的锐气和拼劲。

  “你们不会知道‘杨根思连’的兵有多难当,大家会用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你,拉歌永远要最响亮,内务永远要排第一,比武永远要最突出。”“杨根思连”战士赵亮说,这是连队给他们的激励,也是他们给自己的要求。

  赵亮告诉记者,2019年经过连队选拔,他参加了预提指挥军事士集训。走之前连长对他说,这次机会给你是让你争第一,扛红旗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给连队挣得一份荣誉,不能给老连长和连队丢脸。

  到了集训队赵亮发现,要得这个第一并不容易。自己面对的是全旅的精英,每个科课目都有成绩更好的学员。第一次摸底考试,赵亮考了第十名,兄弟单位的战友开玩笑说:“‘杨根思连’的兵竟然还没有我考得好。”听到这句话,赵亮心里很不是滋味。

  从那之后,他全身心投入训练,形象气质不行站岗的时候他就练军姿,岗哨站多久,队列训练就练多久;调制地图的速度慢,中午就干脆不休息,抓紧一切时间把能接触到的地图都训练一遍;体能素质还有差距,就拿出自己自由活动时间进行加练,每一次训练都把自己逼到极限。

  “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想连队在面临巨大任务的时候,连夜奋战,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的情景。”赵亮说,杨根思连“杨根思连”的兵,在面对任务,遇到困难,面临敌人的时候,每一分钟都是争取胜利的好机会。

  经过六个月的努力,赵亮的综合成绩稳居全队第一,实现了当初的目标。在毕业总结大会上,队长让他指挥全队的学员唱“杨根思连”的连歌。“当时我特别自豪,感觉自己真正践行了老连长的‘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赵亮说。

  “报告老连长,我是连队第6986名士兵……”2022年12月,“杨根思连”照例举行入连仪式。面向连旗,列兵肖荣基郑重宣誓:“做新时代英雄传人,把一辈子交给党!”

  除“杨根思连”新兵战士外,肖荣基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卫国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他始终记得,入伍前到哥哥墓碑前的誓言,“你未完成的使命,接下来由我守候!”

  他告诉记者,当年老连长坚守小高岭人在阵地在,是英雄,哥哥用生命捍卫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也是英雄,那一刻他感觉哥哥和老连长特别像,而他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战士。

  有一种爱叫倾城之爱

  2020年10月20日,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许昌市第六次摘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金字招牌,叫响全国的“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两句话也出自许昌。

  杨根思拥军(双拥)社区位于城区西北角,是全军首个为部队提供服务的双拥型特色社区。走进杨根思拥军(双拥)社区大院,绿树成荫,宽敞整洁,拥军便民服务大厅、军民联络站、维军社会法庭服务站、拥军志愿者服务站等站所一应俱全。

  “社区最大的特点是我们专门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多项专业化服务,搭建‘58连心’App服务平台、‘八一’军娃欢乐小课堂等特色服务平台,解决军人军属的后顾之忧。”杨根思双拥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彩伦告诉记者。

  “这个社区的服务特别周全,就连一些部队遗属遇到困难也主动援助。”顾以兰逢人就夸赞社区,这是位身份特殊的阿姨。顾以兰是位烈属,身患多种疾病,丈夫嵇达亚在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终年39岁,追记一等功。

  社区了解到顾以兰的情况后,便经常安排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从生活用品到寻医问药,有困难就帮扶,有问题就解决,没事陪着老人聊聊天,抚慰她孤寂的心灵。2017年,社区接到上级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公告,立刻想到了住房困难的顾以兰一家,当即与老人取得联系,询问申请意向。李彩伦也第一时间向办事处民政所汇报,向区民政局和区住建局说明情况,后经多方协商上报市住建局,审批了下来,顾以兰家作为第一批次廉租房进行摇号,并选到了满意的住房。她拿到廉租房钥匙的当天就来到社区,紧紧握住李彩伦的手说:“感谢社区,感谢政府,感谢党!”

  李彩伦说,虽然她不是军属,但大家都喊她一声嫂子,这是对她最大的肯定,军人军属在遇到棘手难题时,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做好大家的后盾。

  据了解,作为军地连接的平台纽带,杨根思双拥社区自成立以来不仅为部队官兵和军属提供社会化服务,更是积极探索双拥工作新路子。

  为解决部队官兵婚恋难的问题,社区每年组织一次大型主题相亲联谊会,持续为部队适龄官兵提供免费的婚介服务。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相知军营”大型主题相亲联谊会,共有500余名军地男女青年报名此参加,78对男女青年牵手成功,已有25对登记结婚,15个军娃出生。

  “我虽然才搬过来一年多,但这儿让我觉得特别亲切和融洽。”说到这,军嫂李烁星默默地吸了吸鼻子。她告诉记者,这里的“嫂子”大部分都是“女强人”,既要时刻思念牵挂丈夫,还要为自己和丈夫尽孝道,既当妈来又当爹,该会的会了,不该会的也会了……

  为了缓解“嫂子”们的压力,社区经常邀请辖区内优秀志愿者老师,为她们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课程,还开设了军娃欢乐活动室,在节假日免费教学音乐、绘画、古筝等课程,让孩子们在志愿者教练的指导下学习跆拳道、舞蹈等。

  “这不,前两天就开设了茶艺和插花的课程,大家都特别开心,我拍了好多照片。”李烁星不停地向记者展示了,照片上大家的快乐溢于言表。

  “三个不相信精神”“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是植根于许昌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这里融入了大街小巷,绵延不绝,叫响部队的战斗口号,让整座城市都有了精气神儿。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