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熔铸英雄魂记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

2024-05-27 11:1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血脉熔铸英雄魂记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

2024年05月27日 11:1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在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巍峨的雕像,定格了70多年前“特级英雄”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画面。

  “杨根思连”是诞生于闽东革命老区的红军连队,是以“特级英雄”杨根思命名的荣誉连队。90多年来,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杨根思连”先后经历战役战斗300余次,一茬茬官兵赓续传承“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英雄宣言,展示了新时代英雄传人奋斗强军、担当作为的崭新面貌。

  深植英雄底色

  “报告老连长,我是连队第6986名士兵……”

  2022年12月,“杨根思连”举行入连仪式。面向连旗,战士肖荣基郑重宣誓:“做新时代英雄传人,把一辈子交给党!”肖荣基还有一个身份——卫国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入伍前,他到哥哥墓碑前告别:“你未完成的使命,接下来由我守候。”

  近距离了解杨根思的英雄事迹,肖荣基感受到一股特殊的力量。他积极向英雄学习,训练上永远不言苦、工作中从来不喊累,受领任务从不讲二话,脏活累活总是抢在最前。大家一致评价他:踏实可靠,是个听招呼、守纪律的好兵。

  连队门厅里,“杨根思连”锦旗十分醒目,无时无刻不昭示着连队曾经的辉煌和荣誉;宿舍里,杨根思的床铺一直保留至今,每天战士们都会过来帮老连长整理内务;走廊里,老连长的名言和事迹随处可见,时刻警醒保持冲锋的姿态;晚点名时,第一个点到的名字就是杨根思,全连官兵一起答“到”……

  连队干部王玉恒说,自组建以来,连队官兵面对重任没有一个人叫累,再大的危险没有一个人后退……人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忠诚誓言。

  实兵对抗中,上等兵虞山跳出掩体,冲过火力封锁区;参加一些重大任务,出征前官兵们提笔写下告别信;抗洪抢险任务重,党员突击队从晚8点奋战到凌晨2点多,受困群众被妥善安置……

  一天凌晨时分,“杨根思连”接到紧急出动命令,官兵们闻令而动,在夜色掩护下悄然出发。

  刚抵达目标地域,数辆“敌”装甲迎面扑来。“杨根思连”迅速利用现有装备排兵布阵。最终,他们打出6类轻武器及火炮射击靶标命中率均为优秀的成绩。

  “火炮像长了眼睛一样精准命中目标!”演习结束,导调组人人竖起大拇指,英雄铁骨名不虚传,这把胜战尖刀依旧锋刃如新。

  备战先人一步

  去年,上级准备翻新连队宿舍楼,考虑到官兵日常训练比较紧张,原本计划增设几间休息室,没想到连队官兵一致请求增设研战室,作为展开敌情研究、创新战法打法的场所。最终,一间集资料查询、沙盘推演、军情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研战室建成运行。

  “杨根思连”官兵始终认为,未来信息化战场瞬息万变,只有在备战上比别人精细、比别人精准,打起仗来才能比别人更有胜算、更有底气。

  “打仗要有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平时准备细一些,战时胜算就多一分。”连队干部仇安说,连队抓战备唯一的标准就是实战需要,断电、缺水、少粮都要备上一手。

  做好战争准备,“细”是基础,“准”是关键。装甲装备保持良好的战备水平是个大难题,战士李亚召给每辆战车制作“身份证件”,将其“脾气秉性”一一列出,帮助大家提升装备操作保养效率,确保每辆战车时刻保持“满血”状态。

  在大家细心保养下,连队近3年不论是大项演习还是日常战备拉动,战车均未出现抛锚、趴窝的情况,有力保障战训任务完成。

  2021年7月中旬,驻地周边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接到上级紧急驰援命令后,“杨根思连”官兵不到半小时便完成人员收拢、物资装载,成功完成转移受灾群众、封堵大堤决口等任务。

  2020年,营里组织战术演练,连队官兵没有按以往自导自调模式进行,而是主动联系兄弟单位,邀请本专业、本领域高手到演习场,开展自主对抗。平日里的兄弟非但没有手下留情,反而刻意提高难度系数,不仅设置复杂多变的敌情,而且专业把关严格苛刻,不少班组在特情处置中被扣分。

  在仇安看来,未来战争更残酷,作战对手更强大,必须树立“下棋找高手”的观念,在严格训练、实战环境、复杂斗争中去磨砺摔打。步机枪短点射大纲规定的优秀标准,对他们来说只能算合格;战斗射击在实现正面即停即打基础上,他们把倒射、侧射作为新增训练内容;分队战术训练经常给自己出难题,断通联、放毒烟、打冷枪,条件怎么复杂怎么设。

  招法胜人一筹

  2021年,“杨根思连”参加实兵演习,官兵们战法打法屡屡出乎“蓝军”意料。制高点难以攀爬,连队官兵用随车携带的折叠梯迅速抢占,并立即展开火力压制;坚固的房屋无法从正面突破,他们便用破墙器从侧面突入进行清剿……

  最让“蓝军”指挥员郁闷的是,原本火力最猛的正面战场,打到最后才发现是虚晃一枪,阵地两翼早已被“杨根思连”穿插分队钳形包抄,连后路都被堵上了。

  “敢于追求创新突破,源于大家对胜利的渴望。”王玉恒说,连队每名官兵都明白,战争是要流血牺牲的,必须让制约打赢的问题在战争打响前“归零”。

  2020年8月,连队赴某陌生地域组织滨海适应性训练。战士李伯利发现,人员装备装载登船后会被分配到不同舱室。由于舱体材质特殊,加之密闭性较好,各种通信系统受到很大干扰,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如果在战时,这还怎么实现高效指挥?”虽然只是一次演练,但李伯利还是向连队报告,并迅速研究解决办法。最终,李伯利成功在船舱内开通无线通信网,有效保证连队高效指挥。

  近年来,连队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活动,激发官兵创新潜能。连队支部“一班人”还结合战斗进程,组织骨干围绕战场侦察、战斗编组、战术动作等,探索出百余条改进措施,并成功运用于连队演训实践。

  2022年盛夏,某陌生地域演训场,“杨根思连”在演习中夺控重要敏感目标时再次奇招频出,打得“蓝军”措手不及,在有效保护敏感目标的同时成功歼“敌”。

  演习结束,上级给予高度评价:“‘杨根思连’敢打硬拼的血性不减,巧打善拼的劲更足,这样的连队上战场一定能让党和人民放心。”

  无惧生死的胆气

  在“杨根思连”荣誉室,珍藏着一件被鲜血浸透的迷彩服,这件血衣记录着连队官兵无惧生死的血性胆气。

  当地时间2016年7月8日,南苏丹爆发激烈冲突。7月10日,一枚火箭弹击中中国维和步兵营位于难民营4号哨位105号步战车,负责警戒的“杨根思连”战士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

  步战车爆炸起火后,战士于明彬冒着炮火把战友救出来,突然想起步战车上还存放的上百发炮弹,以及油箱内存储的近数百升柴油,一旦火势蔓延造成二次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他从前来救援的突击车上取下灭火器,穿过流弹乱窜的空地,重新返回步战车进行灭火。10多分钟里,于明彬冒着枪林弹雨和二次爆炸的危险,数次登上战车,最终成功扑灭大火。

  当天夜里,维和步兵营接到通报,南苏丹形势即将恶化,维和营区可能遭受攻击。根据部署安排,连队需要安排8名战士组成反坦克狙杀组,担任外围第一道防线。主动请缨的8位勇士组成突击队,奔赴各自战位。直到接到撤退命令,他们才在夜幕掩护下潜回营地。

  军人生来为战胜,军队百战为和平。岁月流转,“杨根思连”的人员和装备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保家卫国、不辱使命的报国之志从未改变。

  □ 短评

  新时代基层建设的标杆

  □ 廉颖婷

  “杨根思连”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淬炼了他们拖不垮、打不烂、压不弯的坚韧意志和乐观精神。进入新时代,他们赓续忠诚基因,锤炼胜战本领,全面锻造新时代“三个过硬”基层。

  “杨根思连”是新时代基层“四铁”先进连队的标杆,他们生动诠释了“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全面展现了新时代踔厉奋发、争创一流的强军豪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示范性和导向性。

  他们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最高的使命担当和价值追求,从难从严真抓实备,努力提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实战本领,始终以实战标准抓战备、严训练、正作风。他们保持革命英雄主义的昂扬斗志,自觉做到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打仗不怕死,始终有面对第一敢争的锐气、面对任务敢拼的豪气、面对生死敢上的胆气;他们勇于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发展,不断使连队建设获得新的生机活力,始终把更新思维理念作为转型先导,把创新训练模式作为转型重点,把集聚官兵智慧作为转型支撑。

  “杨根思连”作为新时代基层建设的标杆,是一心向战、不畏强敌、永不服输的模范。他们的事迹经验,有力回应了人民军队为谁打仗、敢不敢打、能不能胜的时代之问,集中展示了新时代英雄传人奋斗强军、担当作为的崭新面貌。学习“杨根思连”,对于引导和激励广大官兵弘扬传统,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部队转型重塑具有示范作用;对于带动各级聚焦强军目标为战向战敢战胜战,牢固立起“三个过硬”标准,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