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构建粮食安全新格局,实现食物结构多样化、来源多元化、发展持续化,提高食物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能够更好保障“米袋子”“油瓶子”“肉盘子”“奶罐子”“果篮子”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是新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创造性地提出大食物观。他在《摆脱贫困》中写道:“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16年把“树立大食物观”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在广东、湖南等地考察时也多次谈到要树立大食物观。
福建省率先探索践行大食物观。30多年来,福建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福建建设海上牧场,开发森林粮库,在四荒地、盐碱地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如今,福建践行大食物观取得显著成效,粮食单产提高的同时,食物供给更加丰富多元,畜禽肉类产量大幅增长,水产养殖快速发展,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成为全国7个“南菜北运”生产大省之一和主要蔬菜出口省份。
从福建经验看,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拓展传统粮食生产边界,优化食物供给结构,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从“以粮为纲”到树立“大食物观”,粮食概念从狭隘的谷物范畴向广义的食物拓展,食物供给途径从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大食物观内容越来越丰富,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