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随机咨询了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地的10家餐厅,有7家表示年夜饭只提供套餐,且套餐人均价格远高于餐厅日常客单价;支持单点的3家中,有2家表示包间有最低消费。
春节期间人工费、菜价有所增加,年夜饭相应贵一点,大家都能接受,也愿意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可年夜饭是亲情交流的时刻,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应该成为有些商家牟取暴利的手段,更不应该成为“奢侈品”。
其实,消费者并不反对套餐,只是反对“被套餐”。平日里,消费者在餐厅可以单点,丰俭由人,也可以买团购套餐,还能享受一定折扣,省心又省钱。但在年夜饭的特殊时刻设置天价套餐,消费者的选择极少,很难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预算自由搭配,涉嫌变相设置最低消费。
还应看到,平日团购套餐通常会标出每道菜品的售价和折扣力度,方便消费者判断是否划算。而多家餐厅推出的年夜饭套餐,菜品并不在平日菜单上,看不到定价,消费者无从得知套餐是不是值几千、上万元,知情权难以保障。
天价套餐绑架年夜饭,谁来管?据了解,有的地区接诉即办,但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回复在现有法律法规内并未明确仅提供套餐是否违法违规,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行政机关无权干涉,只能帮助协商单点;有的地区要求重新拨打热线,向商务部门投诉;还有的地区表示,自接到受理通知后,15个工作日给出处理结果。对急于订餐的消费者来说,这么长的处置时间可等不起。
法律法规模糊、投诉效果不佳、商家借机生财,可能是年夜饭普遍“被套餐”的外部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普通消费者极少跟商家较真,有些人干脆选择在家做。但不会做饭、有聚餐“刚需”的消费者只能高价订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