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到2027年,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达65%左右,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左右,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日前,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围绕县域“四化”、改革开放创新、民生事业、财源建设和要素保障等方面,重点提出一批县域亟需、省级可供的支持政策,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贵州省指导各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竞相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12年至2022年,贵州省72个县(市、特区)经济总量由4345亿元增长至12686亿元,占全省比重由61.3%提高至62.9%。
贵州此次出台《实施意见》明确,鼓励各县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重点发展1个至2个主导产业。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曦表示,省里积极支持各县因地制宜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和省级重点支持的各市(州)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聚焦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编制完善产业链图谱和在建项目、在谈项目、拟招企业清单“一图三清单”,通过具体化、清单化、项目化的重点突破,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贵州加快推进“电动贵州”建设,按照“一核两区”布局,支持息烽、开阳、瓮安、福泉、玉屏(大龙)、兴义(义龙)等地加快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同时,贵州省还将统筹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省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持续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建设。